黨中央決定,自2025年全國兩會后至7月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一決定,釋放出黨中央持之以恒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堅定決心,也為剎停當下基層愈演愈烈的“精致內卷”亂象,提供了破局之道。
用好制度剛性約束,遏制形式主義源頭。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明確指出,要帶頭改進工作作風。這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然而,當下一些地方工作作風不嚴不實的趨勢依舊突出,熱衷于將“繡花功夫”異化為“表面文章”,用層層加碼的報表、循環往復的迎檢、標新立異的“創新”堆砌出“精致的平庸”,看似工作步步為營,實則工作步步“失焦”。這些“內卷式工作”的本質是披著外衣的“形式主義”,讓基層工作陷入“以痕跡論英雄”的怪圈,臺賬的厚度、數據的精度、材料的雕琢便悄然取代了解決問題的實效。各級部門和人員要警惕治理內卷消解為民本色,要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到實處,一以貫之將作風建設進行到底。鏟除“精致內卷”滋生的土壤,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的時間練就出走村入戶、傾聽民聲的“笨功夫”,讓治理回歸“群眾需要什么,干部解決什么”的本真邏輯。
構建政策多維矩陣,形成破解內卷合力。從層層審批的“公章長征”到疊床架屋的“責任分包”,一些地方將“規范管理”等同于“程序崇拜”,看似“嚴謹規范”,實則是將責任風險通過程序鏈條層層轉嫁。當干部困在文山會海、疲于簽字畫押,程序設計便從“保障運行的軌道”異化為“束縛手腳的鎖鏈”。沒有政策的支持,整治“精致內卷”就如同無本之木。中央八項規定形成的“硬杠杠”為深化基層減負,破除“精致內卷”提供了法規化依據。要直接對標八項規定精神,將精簡會議、規范督查等要求上升為黨內法規,增強政策執行剛性,以政策給基層松綁,釋放基層治理活力。構建“上下聯動”的責任共同體,上級部門需率先破除“報表依賴癥”,杜絕“層層甩鍋”。推進審批權限下沉與流程再造,通過“清單式放權”壓縮冗余環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明確“不可為”邊界,在“可為”領域賦予基層更大自主權。唯有把政策從“捆手腳的繩子”變為“撐腰桿的梯子”,才能打破“越規范越低效”的悖論。
優化考核工作機制,增添基層治理元氣。精心設計的“盆景式政績”,暴露出考核指揮棒的價值錯位。當上級的檢查標準聚焦在展板厚度、臺賬精美度、匯報PPT動畫效果時,基層自然將聰明才智轉向“迎檢藝術”的創新。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要求,帶頭密切聯系群眾,帶頭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考核“指揮棒”要真正指向基層工作的實效,要建立以問題解決率、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考評體系,用“實效清單”替代“痕跡臺賬”;完善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干部從“避責思維”轉向“擔當作為”。讓干部從“證明自己很忙”轉向“真正解決問題”。讓從向上展示的“櫥窗政績”回歸向下扎根的“泥土政績”。讓“精致內卷”卷不動也卷不了,讓群眾的問題解決不再“失焦”。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