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宿州大地,創新熱潮奔涌不息。最近,全球首套9000米沙漠鉆機整體移運系統完成試裝,將于下個月奔赴中東地區投入作業。這套由宿州德潤機械自主研發的“重器”,集成了多項核心專利,向世界展示了“宿州造”的硬實力。
宿州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素有“果海糧倉”之美譽。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產業支撐,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科技催化“新農業”
傳統產業煥新機
在埇橋區灰古鎮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李勇輕劃手機屏幕,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水肥藥一體機立即沿著預設軌道穩穩行進,均勻噴灑出細密水霧,千畝麥田的管理作業一天內完成。
在宿州海璟水產的現代化養殖車間,“智能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將淡水變成海水,讓內陸地區規模化養殖海魚成為現實。
“生產智能化、產品綠色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正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農村創新,引領宿州農業高質量發展。
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宿州打造了一批農業生產全程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的數字農業工廠和數字農業應用場景,實現農業生產平臺數據全覆蓋、環境監測全天候、精準管護全過程、農機作業全自動。該市已建設省級智能化數字農業工廠16個,數字農業應用場景90個,畝均效益提升20%以上;推進“北斗+智能農機”模式,大中型智能植保機械增至1萬余臺(套),日作業能力躍升至160萬畝。
“別看這瓜只有兩個拳頭大,地頭批發價每個不下50元。”在碭山縣百思農農業科技示范園,“新農人”魏瑾瑾從藤蔓中托起一顆空中生長的“小黃人”西瓜對記者說。該縣龍頭企業用先進技術重構傳統西瓜產業,已形成繁種、育苗、種植、分揀、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在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被稱為“種業硅谷”的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加速崛起,南京農業大學大豆育種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等10余家科研院所及種業企業正加緊攻關種業新課題。
目前,宿州市共有種子持證企業近170家,位列全省第一;小麥省審品種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辣椒制種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宿州市培育壯大優勢種業企業,支持種業‘保、育、繁、推、服’全產業鏈發展,著力打造黃淮海地區最大的種子繁育基地和種子交易中心。”宿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算力賦能“新智造”
新興產業涌生機
在宿州市云計算產業基地,一棟棟數據中心大樓“構筑”起輻射華東、服務全國的智算產業樞紐。
宿州市搶抓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和“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實施的契機,建成汴水之畔超算中心、淮海智算中心、算力互聯智算中心三大算力中心,與合肥、蕪湖并列為我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去年,宿州智算規模達到2077.8P,居全省前三。
在強大的算力支持下,宿州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泗縣經濟開發區的中恒電噴智能化車間里,AGV機器人與機械臂精準協作,每40秒生產一個汽車零部件。這家汽配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造,打入本田、博世等國際供應鏈,近3年來產值連續躍升。
宿州市聚焦“5512”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積極鏈接高校院所創新資源,拓寬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范圍,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目前,全市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6個,推動全市3000余家企業入駐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上平臺、用平臺。
今年2月,DeepSeek大模型在宿州市完成本地化部署,實現了“國產模型+國產算力+國產云服務”全鏈條整合,為制造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調度、供應鏈管理等全流程服務,助力制造大市加速邁進智能綠色制造強市。
超前布局“新藍海”
未來產業搶先機
3月15日,國內最大的“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工程在宿州完工。兩個巨型熔鹽儲罐可存儲1000兆瓦時能量,如同為城市配備了綠色智能“充電寶”,實現清潔能源峰谷調節。
“該項目年均可消納新能源電量1.28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3.2萬噸標煤消耗和8.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宿州電廠副總經理倪宏寧說。
在“雙碳”戰略引領下,宿州市加速邁入新型儲能、生物質能等未來賽道,超前布局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促進工業與建筑節能、多能互補、智慧能源等綜合用能技術應用示范。
天空,正在成為宿州新的發展空間。3月28日晚,近千架無人機盤旋宿州上空,這是宿州航空職業學院舉辦的無人機編隊表演。該院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學院,與行業頭部企業搭建“產學研用”融合平臺,探索低空經濟在物流、農林、應急等場景的創新應用。
去年12月20日,宿州市政府與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通用機場運營管理、低空智聯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接下來,該市將深化與航天科工等知名企業對接,謀劃建設低空經濟產業基地。
在生命科學領域,宿州也邁出了堅實步伐。在碭山縣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隨著數字化設備高效運轉,鈦合金骨釘、納米級陶瓷等醫療器械核心零部件有序走下流水線。“我們生產的鈦合金骨釘,因其原材料生物兼容性好,植入體內不易產生排異反應,在國際上達到領先水平。”園區工作人員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宿州正加快構建“5+X”未來產業體系:先進材料、生命科學、低碳能源、通用智能、空天信息五大領域聚力突破,未來網絡、元宇宙等前沿方向協同發展。這座曾經的傳統農業大市,正以“換道超車”的勇氣和姿態,實現著從“果海糧倉”到“創新高地”的精彩跨越。
(記者 何雪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