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試點實施“能人回歸”工程,利用金寨在外創業者協會平臺動員外出創業能人回村擔任名譽書記、創福公司董事長,實現人才回歸、資金回流、創業回鄉。
用心打好“鄉情牌”,搭建橋梁促回歸。利用春節返鄉契機,建立外出能人信息庫,截至目前該縣共收錄外出能人224名、70%的村至少有1名能人。運用電視臺、先鋒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外出能人回報桑梓、反哺家鄉典型事跡,不斷激發外出能人回鄉創業、投資興業熱情。采取專項考核方式,全面了解回歸能人政治素質、發展意向和群眾口碑等情況;打破地域限制,采取“雙向選擇”、跨村任職方式,引導回歸能人合理選擇任職村。
用心打好“創業牌”,產業致富促脫貧。堅持將回鄉投資創業、發展村級產業,作為回歸能人核心職責,明確要求制定任職工作計劃、產業發展規劃,并利用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帶頭興辦經濟實體、推廣致富技術、解決群眾就業、興建公益設施、倡樹文明新風,真正實現以產業興旺帶動群眾脫貧、鄉村振興。外出創業能人、“全國十佳農民”童維新,在其任職的果子園鄉白紙棚村,引資6000萬元創辦石沁泉水公司,投資48萬元成立新農夢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帶動46名群眾年均增收8000元,村集體入股年分紅10萬元。
用心打好“待遇牌”,關心激勵促履職。通過給予政策、政治、經濟、榮譽等方面待遇,激勵能人認真履職、安心創業。在政策待遇方面,該縣明確回歸能人享受縣內招商企業同等待遇,在土地使用、證照辦理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傾斜,大力扶持能人創辦新興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在政治待遇方面,除擔任村名譽書記、參與重大事項決策外,還掛任所在鄉鎮黨委委員;該縣為能人任職村增加1名村干部職數。在經濟待遇方面,比照縣委組織部直管村書記執行,每年給予任職村20萬元辦公經費。在榮譽激勵方面,對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等次、作出突出貢獻的回歸能人,優先列入黨內表彰、推薦擔任各級“兩代表一委員”。
用心打好“服務牌”,拴心留人促扎根。實行領導聯系制度,明確1名縣領導、1個縣直單位和1名鄉鎮班子成員牽頭聯系1名回歸能人,定期開展實地調研、走訪座談,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建立定期例會制度,縣委組織部牽頭召開聯席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總結交流經驗、研究推進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服務保障制度,建立能人檔案,對回歸能人實行動態管理;有關鄉鎮、村負責能人教育培訓和日常管理,統籌做好辦公場所和食宿安排,確保能人在基層安心、安身、安業。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