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和弘揚鄉賢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合肥市肥東縣注重深挖鄉賢文化,推動全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挖掘鄉賢文化,讓人記住根脈。大力倡導傳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義文化,積極推行“耕以致富,讀能榮身”的耕讀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引導基層干群回顧鄉村歷史,依據現實情況,挖掘整理在崇文興學、教化鄉民,熱心公益,主持公道、維持秩序,引導風氣、移風易俗,經濟回歸、反哺家鄉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歷代鄉賢名士和新鄉賢名單,對歷代名賢積淀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進行挖掘整理,用豐富的道德資源和人文價值涵育崇文重教、仰善敬禮的文明鄉風,開發相關文化資源,在石塘、眾興、橋頭集等鄉鎮和村(社區)建設了一批鄉賢館,傳承優秀鄉賢文化傳統。小小鄉賢館雖然只有2-3間房子,但都有明確的主題。館內光線柔和,干凈整潔肅穆,給人質樸的感覺。身處其中,會深深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氛圍。館內一些設計和物品擺放,于細微之處彰顯了做事的法度和規矩。
助推廉政建設,給人示范表率。通過收集匯編民間抗日英雄事跡、優秀共產黨員故事、好人好事等,弘揚艱苦樸素精神。總結該縣歷史上出現的彰顯忠、義、廉、禮等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新時代和基層黨員干部教育需要,帶動基層黨風廉政教育建設。將鄉賢館確立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向廣大干部群眾免費開放。將村規民約、鄉賢文化、家風家訓等納入鄉賢館內容,通過物件實物、人物故事、歷史文化墻等表現形式,集中展示勤政、清廉、愛民、奉公等廉政文化,成為集廉政教育、文化推廣等功能于一體,傳遞風清氣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展現廉政文化的獨特魅力。截至目前,各鄉賢館自開館以來,參觀學習的干部群眾和游客絡繹不絕。“鄉賢的稱呼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家住眾興鄉大高村的樊德林說,“把農村黨風廉政教育基地設在鄉賢館,就是希望能傳承優秀文化,帶動、傳承本村好的民風民俗,也讓忠義廉禮等優良傳統成為基層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我是一名鄉賢,也是一名黨員,首先要做好表率和示范,對自己對家人要求嚴格,才能真正感染到別人。”如今,鄉賢館已經成為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學習示范的重要場所。
弘揚善行義舉,育人引領時代。 堅持“立德”為先,以“新鄉賢”“道德模范”等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為載體,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促進鄉賢人物不斷涌現,不斷壯大鄉賢隊伍。堅持“立行”為重,鼓勵鄉賢以各種方式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信息回傳、人才回鄉。大力倡導和弘揚鄉賢善行義舉,反哺桑梓,引導鄉賢開展結對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依據實際創造性開展建善行義舉榜、鄉賢榜等相關活動,鼓勵鄉賢為家鄉做貢獻,促進鄉賢精神代代相傳,敦厚民心民風。鄉賢館建成后,將其列為農村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弘揚鄉賢文化,發揮優秀傳統在基層黨員干部廉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將黨員的忠誠教育、廉潔教育、勇于擔當教育與村規民約聯系在一起,用鄉村優秀文化的積淀傳承去教育黨員干部,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不忘初心”的洗禮,感悟“廉”文化的熏陶。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