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推動黨建引領社區自治,銅陵市銅官區朝陽社區探索建立以“加強三類組織建設、強化六個載體功能、突出五種類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黨員365服務站”,組織黨員為居民提供各類服務,深入開展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為方便居民辦事創建了便民“直通車”,架起了黨群“連心橋”,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加強三類組織建設。一是加強社區黨工委建設。以區域化黨建為核心,成立社區大黨工委,吸納2家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大黨工委副書記或委員,與轄區20家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深化“社區大黨工委”體制建設。成立社區首屆黨建聯盟,吸納11家轄區單位為黨建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并制定了理事會議事制度、活動日制度、活動輪值制度。二是加強網格黨支部建設。建立了30個網格黨支部和89個樓棟黨小組,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組織網絡。三是加強非公黨組織建設。組建了13個非公黨組織,選派8名同志到非公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積極推進非公黨建與社區網格黨建聯動發展。
強化六個載體功能。一是強化公共服務中心功能。建立了集民政低保、社會保障、人口計生、文明創建等為一體的“一口式”服務平臺,各項業務“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分類處置”,打造“陽光服務”窗口;積極推行上門服務、代理服務、全程服務,在全面推行AB崗工作制度的基礎上,確保每天都有工作人員為居民服務。二是強化信息服務平臺功能。依托社區真情服務QQ群信息平臺,全面加強社區網站、終端查詢、服務熱線等電子信息平臺建設;加強網絡互動平臺建設,聯合非公企業、轄區單位和聯系部門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活動。三是強化黨群工作站點功能。實行定點式、聯接式和移動式服務,開展“關愛在行動”活動,幫助特殊群體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四是強化各類社會組織功能。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促進公共服務專業化。五是強化居民自治組織功能。依托各類群眾性自治組織,在民主協商、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實現自我服務。以網格支部為單位,在轄區29個網格實施“大社區?小網格?微自治”參與式治理項目,探索推行社區—網格—樓棟三級管理模式,推進居民自治。以樓棟為單元,以黨小組長、黨員志愿者為主體,在轄區組織開展“鄰里互助”工程,促進鄰里和諧。六是強化五位一體會商功能。為保證“黨員365服務站”規范運行,社區每天安排兩名黨員輪流值班接待居民來訪,具體負責咨詢、受理、投訴等事項,建立了溝通協調、接待登記、辦理反饋等操作流程。針對疑難復雜問題,社區整合各類資源,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轄區單位“五位一體”的協商處理機制,定期不定期對疑難復雜問題進行研究,及時商討解決辦法。
突出五種類型服務。結合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以四聯四促、在職黨員報到為契機,社區積極盤活區域內黨建資源,拓展服務空間,組織區域內各類黨員、群團組織和社會團體開展服務居民實踐活動,主要是為轄區居民提供解民憂、聚民意、健康行、安民心、心連心等5種類型服務,推進區域一體共建、黨群一體共建和社團一體共建。一是“解民憂”主要是為轄區居民提供生產、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服務,并為特殊群體提供專業咨詢、解答心理困惑。二是“聚民意”重點是為居民提供惠民、幫困、助殘、愛老、扶幼等方面的政策宣傳,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得到較好的貫徹執行。三是“健康行”主要是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街頭義診、上門義診等有關醫療衛生服務,讓居民與健康同行。四是“安民心”主要通過治安巡邏、網吧義務監督、愛心護學崗、普法宣傳、安置幫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守護社區平安穩定。五是“心連心”主要是開展以關愛社區貧困家庭和弱勢群體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扶貧幫困活動,讓居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