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緊緊圍繞新時代黨員教育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以黨員學習需求為導向,通過明確參訓對象、開發本土課件、穩定培訓節奏等方式,推動黨員教育工作走深走實。
在因“人”施教上下真功,讓黨員培訓精準度更高。探索建立黨員培訓需求研判制度,依托裕安先鋒網、鄉鎮(街道)黨校、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等載體,廣泛收集黨員學習需求、培訓建議,瞄準黨員需求側、優化供給側,將黨員想聽、愛聽、愿聽的內容納入培訓班。分級分類開展培訓,為不同行業、年齡的黨員“量身定制”培訓班次、學習課程,如為農村黨員開設農技培訓課、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千萬工程”經驗講座、組織預備黨員赴現場教學點接受黨性教育,推動黨員培訓由“大水漫灌”轉化為“精準滴灌”。強化兜底培訓,指導基層黨組織聚焦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外出務工的流動黨員,開展“送學上門”“郵寄學習書包”等活動,將近期學習書籍、黨教片等資料打包“送”到黨員“眼前”,推動黨員教育廣覆蓋、無遺漏。今年以來,全區已舉辦區級、鄉鎮(街道)級培訓班86期,培訓黨員8000余人次。
在因“材”施教上出真招,讓黨員培訓吸引力更強。積極開發具有裕安特色的案例教材、融合本地文化的課程體系,拍攝制作微電影《聽風者》《聽奶奶的話》《如愿》、策劃錄制微黨課《革命理想高于天》《人間天河淠史杭》《大別山之子》、組織編撰教材《紅色裕安》《裕安紅色地標》《圖說許繼慎》、編排演出舞臺劇《青春中國》《裕安紅》《裕安烽火》,將“凝固的歷史”轉化成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深挖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先后修繕蘇維埃俱樂部、暴動指揮部、赤衛軍指揮部等九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升級獨山革命舊址群、蘇家埠戰役陳列館,打造出特色鮮明的“裕安紅色研學一號線”,引導黨員“沉浸式”開展黨性教育、接受思想洗禮,強化使命擔當。同時,組織區農業農村局制作《白鵝養殖技巧》《小麥赤霉病防治淺析》等農技培訓課程,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的服務模式、展開方式和課堂形式。
在因“時”施教上求真效,讓黨員培訓覆蓋面更廣。堅持集中性教育與經常性教育相結合,既綿綿用力又集中發力,依托區委黨校舉辦農村黨員冬訓春訓示范培訓班、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區直機關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培訓班等,綜合運用“講授式+研討式+觀摩式”教學方式,讓懂政策的講政策、有經驗的談經驗、會方法的教方法。指導鄉鎮(街道)黨校每季度舉辦1次鎮村干部培訓班、每半年舉辦1次農村黨員重點培訓班、每年舉辦1次流動黨員培訓班,通過分批次、分類型培訓的方式,實現全區農村黨員5年普遍輪訓一遍的工作目標。引導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規范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觀看黨員教育電視片等黨員教育內容融入黨的組織生活,讓常學常新成為黨員教育“新常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兜底培訓作用。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