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強村級后備力量隊伍建設,池州市青陽縣堅持把選拔培養村級后備力量作為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的關鍵,健全“選、育、管、用”四個關鍵環節,健全村級后備力量“成長鏈”,努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村級后備力量隊伍,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靶向精準“選”,優化充盈“蓄水池”。根據村人口和規模,按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原則,每村選配2—3名后備力量。拓寬村級后備力量選拔源頭,注重從現有本地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等范圍篩選儲備初步人選,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要,采取個人自薦、群眾推薦和組織舉薦相結合,資格篩選、民主評選、考察優先的程序,村級后備力量選拔程序、各階段人選、最終選拔結果及時公開,建立村“兩委”后備人選臺賬,截至目前,全縣110個村已儲備村級后備力量245名。
豐富形式“育”,加強提升“硬實力”。采取“線上+線下”“個人自學+集體培訓”方式,把夯實理論基礎作為強化政治擔當的“必修課”。線上活用學習強國、青陽先鋒等媒體平臺,強化學習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產業發展等重要內容;線下依托黨校培訓基地、紅色教育基地,采取“長期培養+短期培訓”方式,加強村級后備力量理想信念教育,切實增強政治歷練。截至目前,共累計培訓村級后備力量1300余人次。
嚴字當頭“管”,夯實耕好“責任田”。建立日常管理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相結合的動態管理機制,探索村級后備力量“傳幫帶”培養機制,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帶模式,確定后備力量培養幫帶人,通過定期交心談心、跟蹤培養,隨時掌握后備力量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對在村工作后備力量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村黨組織每半年對村級后備力量作出評價,對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成績突出、群眾公認度高的后備力量,進行定向使用,對不適合繼續作為后備力量培養的,取消其后備力量資格。
科學合理“用”,激發隊伍“新力量”。積極為村級后備力量搭建平臺,根據個人特長和發展潛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后備力量在村支部、村委會擔任助理,引導積極參與村內工作;安排村級后備力量到應急處突、征地拆遷、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等吃勁崗位工作,在基層一線鍛煉后備力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善“一人一檔”村級后備力量檔案,通過電話訪談、實地查看工作日志等方式,掌握后備力量日常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情況。堅持備用結合,村“兩委”干部出現空缺時,優先從后備力量中推薦人選進行補充。(劉欣源)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