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深化黨群驛站“八有八建”建設工作以來,六安市金安區主動扛起試點縣區的責任,通過“一盤棋”完善工作架構、“一張網”筑牢組織體系、“一股繩”匯聚骨干力量等舉措,推動黨群驛站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打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一盤棋”完善工作架構,高位統籌聚合力。區委“謀勢”扛主責。將“八有八建”建設作為區委主要負責同志“書記領辦”項目,第一時間成立金安區深化“八有八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社工部、宣傳部等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推進機制,先后4次召開“八有八建”工作推進會議,進一步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確保全區“八有八建”工作推進有力、開展有序。組織部門“布局”抓統籌。區委組織部緊扣“八有八建”建設標準,組建4個調研小組,深入社區、小區開展全面調研,擇優選取1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0個小區黨群服務站為全區首批“八有八建示范點”。積極搭建區級交流平臺,牽頭組織47名街道組織委員、“示范點”黨組織書記通過實地觀摩、現場交流等方式開展互學互訪,幫助“示范點”黨組織書記開闊視野、理清思路、明確方向。職能部門“落子”重推進。創新實施資源、需求、服務“三清單”管理,梳理整合區直單位現有資源12大類53項,涵蓋法律服務、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等多個項目,方便群眾看“菜”點“單”。利用下沉資源建成使用百姓健身房18間、圖書站40處、健身廣場115個、“暖蜂驛站”146個,建設兒童樂園、瑜伽室、書畫室等225間,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小區黨群服務站打造成具備幼兒托育、文體教育等20余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便民服務中心。
“一張網”筑牢組織體系,有形有效抓覆蓋。健全組織架構。全面推進“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建設,推動181名社區工作者,20名優秀居民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吸納23名政治素質高、熱心社區事務的機關單位下沉黨員、159名居住地在職黨員、75名物業和業委會黨員為小區黨支部成員。建強黨建陣地。整合各類資源,協調利用物業辦公場所、閑置用房、架空層等改建或擴建空間場所42個,累計建成使用小區黨群驛站201個。按照“功能相近、規范統一”原則,全區統一標識LOGO和制度標牌,打造集民意收集、議事協商、特色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便民服務陣地。優化運行機制。持續推深做實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三方議事”制度,著力構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的民主協商機制,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通過“三方議事”解決小區“人車分流”等群眾反映強烈問題1092件。創新開展“兩亮一做”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書記“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通過微信群亮身份、支部亮陣地、為民做實事,促進小區黨支部功能發揮、脫虛向實,實現“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累計收集解決群眾各類訴求2117件。
“一股繩”匯聚骨干力量,雙向支持強功能。深化結對共建。圍繞基層治理、便民服務等重點工作,深度開展共駐共建活動,持續推動67家機關事業單位與64個社區結對共建,將結對到社區延伸為聯幫小區,組織1800余名機關在職黨員參與“紅色星期六”活動,累計開展共駐共建活動718場。匯聚“三新”力量。依托“暖蜂驛站”為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群體提供飲水就餐、充電上網、醫療求助等暖心服務,不斷彰顯城市治理溫度。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志愿服務,組建心“新”相印等多個志愿服務隊。目前,已有310名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擔任“紅新網格員”,常態收集社情民意、靈活開展志愿服務、及時上報問題隱患。激發自治活力。實體化運作街道“紅管家”物業黨建聯盟工作站,圍繞黨建聯建、互學互促、糾紛調解等內容,打造“三大功能、六大平臺”,引導物業行業自律,提升服務水平。共開展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各類培訓30余次,處理各類矛盾糾紛近100起,開展學習交流12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