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蕪湖市弋江區(qū)積極探索新時代黨員教育新路徑,通過用好本土資源、豐富黨課載體、拓展教學陣地,打造“板凳式”“行走式”“沉浸式”黨課,有效提升了黨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解鎖了黨員教育的新密碼。
用好本土資源,打造“板凳式”黨課,推動黨員教育接地氣。打破傳統(tǒng)模式。探索建立“1+1+1”聯(lián)合宣講團,即街道黨工委書記+老黨員+青年黨員,把黨課從傳統(tǒng)會議室“搬”到村民家中、田間地頭、實訓基地等,讓黨課走進農村黨員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的最新惠民政策等傳遞給農村黨員。培育本土師資。積極實施“雙向找”行動,建立“1+N”定向聯(lián)絡機制,通過主動報到、上門走訪、登門求賢等方式,將退休老黨員、退役軍人、老教師納入“師資庫”。精選實用課題。打破以往課堂講、音頻講、視頻講等“大水漫灌”式教育,融合人物故事、志愿服務、生活實際,精心設計黨的建設、鄉(xiāng)村振興、基層治理、家教家風等7個黨課主題,實現黨課與黨員自身、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有機結合,從小切口深入大主題、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
豐富黨課載體,打造“行走式”黨課,促進黨員教育大眾化。改進宣講風格。從打造宣講矩陣、用活宣講方式上發(fā)力,以小品、朗誦等多種文藝演出豐富黨課載體,把理論宣講與社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做法、典范人物精神等內容有效鏈接。堅持群眾導向。在“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按需教學”原則指引下,依托微信公眾號、“澛幸福”直播間提前發(fā)布每期黨課時間、地點等信息,方便黨員群眾參與,截至目前,澛港街道開展“行走式黨課”15期,累計參與人次超5000人。結合實踐活動。深化在職黨員“雙報到”制度,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化專題黨課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志愿服務等,找準“群眾所需”與“黨員所能”的結合點,今年以來,通過支部牽頭、黨員帶頭,充分調動全區(qū)490個基層黨組織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累計辦結民生民政、社會服務等“關鍵小事”285件。
拓展教學陣地,打造“沉浸式”黨課,提升黨員教育實效性。完善陣地體系。充分整合利用學習陣地資源,盤活室外實踐教學資源,利用三同教育基地,構建“室內教學主陣地+現場分教點”的教育培訓矩陣,著力打造“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管理規(guī)范”的室外教學陣地。完善教學線路。科學劃分、合理布局,整合三湖一壩現場教學點資源,結合湖水治理成效,科學設計實踐路線,以鄉(xiāng)村振興為主要教學內容,融合科普水生動植物知識、環(huán)境治理等,“連點成線”全力打造精品現場教學線路。設計模擬場景。在南瑞湖畔搭建微黨課陣地,開設“湖畔·夜話”晚間課堂,定期邀請好人代表、居民代表、社區(qū)民警等35人次出席參與,舉辦“社區(qū)治理”情景模擬課堂3期,通過角色扮演互動,提升黨員群眾參與社區(qū)基層治理的能力。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