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州市碭山縣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要求,將“學習身邊榜樣”活動作為鑄魂賦能的重要抓手,通過構建“選、育、用、勵”全鏈條機制,讓榜樣力量可觸可感、先鋒精神入心化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立體化“選”,深挖精神富礦,建立先鋒標桿“坐標系”。堅持“政治引領、全域覆蓋、群眾參與”原則,構建多維度選樹體系,聚焦“紅色根脈”,聯合黨史部門深挖孟憲琛故居、王學風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提煉革命精神內核,創作《青春定格 信仰永恒》《風起云涌皖東北》等情景黨課32部,推動廣大黨員從黨的奮斗歷程和英雄的無私奉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立足“基層一線”,建立“群眾舉薦+支部推選+專家評審”機制,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領域選樹“兩優一先”模范、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56名,形成“身邊榜樣資源庫”。組織362名科級干部下沉黨支部聯系點講黨課,帶動1961名黨組織書記開展“車間黨課”“梨園講堂”等2000余場,突出“示范引領”作用,以“關鍵少數”輻射“絕大多數”。
多元化“育”,創新浸潤路徑,打造入腦入心“強磁場”。打造“沉浸式課堂”,將黨課搬到烈士陵園、產業園區、田間地頭,開展“干群夜話”“振興故事會”等活動,讓黨員在實景體驗中感悟精神偉力。創新“藝術化表達”形式,組織離退休干部、文藝骨干創作《浩氣長存 軍魂永駐》等作品,以“文藝輕騎兵”形式進行全縣展演,讓理論宣講有溫度、有韻味。建設“云端矩陣”,依托“碭山先鋒”系列平臺開設“身邊的榜樣”“榜樣事跡展播”等專欄,展播村級黨組織書記發展集體經濟、基層治理新路徑等內容,推動教育從“指尖”直抵“心間”,逐步構建“實境課堂+藝術課堂+云端課堂”三維教育矩陣。
場景化“用”,激活實踐動能,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通過志愿服務、黨員踐諾、榜樣賦能,推動榜樣精神向發展實踐深度轉化。實施“先鋒領航”行動,組建“縣—鎮—村”三級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文明新風”“助農秋收”等活動1.2萬余場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800余件。創新“四亮雙諾”機制,結合“支部擂臺賽”“民生實事競速榜”活動,通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作為、亮成效,推動縣直機關單位與社區結對,落地老舊小區改造、智慧農業等項目。打造“榜樣賦能”工程,在電商產業園、家庭農場設立“先鋒驛站”,培育“黨員示范田”,開展“青藍結對”技能比武等活動,帶動青年黨員成為產業振興“排頭兵”。
長效化“勵”,厚植成長沃土,構建薪火相傳“生態圈”。建立“培育—激勵—傳承”閉環機制,構建全鏈條、多維度的先鋒榜樣培樹體系。建立“雙效評估”體系,將榜樣作用發揮與基層黨建考核、干部選拔任用掛鉤,設置“群眾滿意度”“項目貢獻度”等量化指標。設立“先鋒激勵”基金,對56名縣級優秀榜樣人物給予項目扶持、評優傾斜,選樹“年度先鋒人物”12名,推動形成“人人尊崇榜樣、個個爭當先鋒”的生動局面。實施“傳幫帶教”工程,組建由“兩優一先”模范、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組成的導師團隊,按“1名導師+3名學員”模式進行結對,打造“老帶新”聯合體,通過精選鄉村振興、矛盾調解等典型場景,開展“案例復盤—角色扮演—模擬推演”實戰訓練,在實踐中實現經驗和精神的傳承。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