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陵市緊緊圍繞新時代黨員教育新形勢、新目標、新要求,優化黨員教育“供給側”,搭建多元“學習橋梁”,供需結合,精準施訓,持續為基層黨員“補鈣壯骨”“充電賦能”,推動黨員教育提質提效。
整合學習資源,推動黨員教育出新出彩。構建黨員教育內容矩陣,為廣大黨員提供底色純正、內容鮮活的教學資源。匯編一批特色教材,精心組織開展全市第一屆黨員教育培訓教材交流活動,建立組織部門牽頭,黨校、文旅等單位聯動工作機制,精心整理《廉品廉事廉訓》《青銅文化》《銅陵白姜》等本地特色教材78本,滿足不同黨員多樣化學習需求。打磨一批精品黨課,做深做實第二屆“我是黨課主講人”活動,面向全市各級黨組織,廣泛征集微黨課111部,《公草券》等7部作品入選全省第二屆微黨課優秀作品,通過開設在線專欄進行集中展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遴選一批身邊榜樣,開展“榜樣在身邊”遴選推薦活動,尋找身邊典型榜樣,選取出蘇保信、劉睿峰等各行業身邊典型黨員榜樣20余人,精心制作《身邊榜樣風采錄》,把身邊榜樣黨員作為“活教材”,推動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拓寬學習載體,推動黨員教育有聲有色。強化黨員教育培訓陣地建設,拓寬學習渠道,推動“線下”和“線上”學習載體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造“云端集成課堂”,依托“先鋒在線”智慧黨建平臺,打造黨員教育“中央廚房”,堅持教學資源一次采集、定向分配、多端落地,實現海量資源欄目共享共用,累計推出了313期“銅都黨建”電視欄目、精心打磨了100部優秀黨員教育片推送至“先鋒視野”欄目。打造“遠教示范課堂”,深入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以黨員群眾需求為導向,依托種養大戶、產業園區建設遠教學用示范基地,打造“遠教惠農大講堂”,邀請科技特派員、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教學130余次,解答群眾在生姜、白茶、黑豬種養產業發展等方面問題450余個。打造“實境體驗課堂”,打造黨員教育紅色地圖“初心圖譜”,建立“課堂+基地”的實訓模式,將銅陵烈士紀念館、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遺跡等資源串點成線,精心規劃10條紅色教育觀摩學習精品路線,開展紅色基地“打卡”活動,吸引近2萬人次參與。
精準學習方式,推動黨員教育見行見效。注重聯系實際,跳出“一鍋煮”“一刀切”的培訓困局,變“誰來都是這盤菜”為“人人都有定制菜”。堅持分類分批調學,精準制定培訓計劃,以市縣鄉三級黨校為主陣地,建立“市級示范培訓、區縣重點培訓、基層兜底培訓”工作機制,打造黨員教育培訓“萬千工程”示范培訓班,2024年以來,選送了1千堂黨課到各級黨組織、分級分批組織了約1.5萬名在職黨員進黨校。注重供需匹配辦學,高標準辦好鄉鎮黨校,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力爭“一校一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情況專題調研,梳理有關課程、師資等建議7大類20余項,結合調研成果,督促縣區將學員普遍要求與崗位特殊需求相結合。探索雙線聯動送學,針對流動黨員分布面廣、流動性大的特點,線下利用返鄉契機,開展集中補課。線上用好公眾號等新媒體,上好“微課堂”,做好“云服務”,定期推送學習清單,去年以來,累計推送各類學習資料800余期,參學流動黨員4600余人次,做到“同步學、不漏學”,讓流動黨員流而有學。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