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松縣堅持把黨員教育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的重要抓手,通過在豐富課程內容上出“實招”、創新培訓方式上想“妙招”、深化成果轉化上下“硬招”,助推黨員教育工作走深走實、落實落細、出新出彩。
緊跟“核心”,在豐富課程內容上出“實招”,提升黨員教育靶向性。上好“必修課”。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首課、主課、必修課,依托黨員冬春訓、理論學習中心組等載體,通過領導輔導、專家解讀、集中自學、現場觀摩、分組研討相結合的形式,組織黨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上好“專業課”。打破傳統黨員教育“一鍋燉”的思維,把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統一起來,聚焦不同層級、不同類型黨員特點,圍繞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內容舉辦專題培訓班168期,培訓1萬余人次,著力提升黨員干部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上好“示范課”。將鏡頭對準身邊人身邊事,深挖中國好人孫長江、全國模范教師吳學平等身邊榜樣事跡,制作《我和我的朋友們》《“同”心守護未來》《“衛”愛而生》等12部黨員教育微視頻,在各大媒體平臺展播,以身邊榜樣感染人、以現實故事教育人、以榜樣力量鼓舞人,激勵廣大黨員干部見賢思齊、凝心聚力、開拓奮進。
緊抓“中心”,在創新培訓方式上想“妙招”,提升黨員教育適配性。用好“理論課堂”。采取“集中學+個人學”“線上學+書本學”等方式,夯實理論學習基礎,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分層次分領域分類別高質量組織開展集中培訓,推動黨員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化、規范化。2024年,先后組織外出培訓30余次,基層黨組織書記參訓2918人次。打造“紅色課堂”。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重點打造、提升縣烈士陵園、祝爾昌烈士故居、紅二十七軍紀念館等23處特色鮮明的“紅色矩陣”,推出“徐文藻烈士陵園——羅漢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3條紅色游學線路,組織黨員干部在重大節慶和重要節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變“陣地式教育”為“沉浸式體驗”。開設“廉政課堂”。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警示教育納入各級黨員干部培訓班的必修課,依托宿松縣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累計開展紀律教育70余次,切實以案示警明紀,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強化氛圍營造,舉辦“聚‘青’風 倡清廉”“青年話清廉”等活動20余場,讓黨員干部結合自身崗位職責,以真摯的感悟和經歷,從不同角度講述永葆初心、奮力拼搏、廉潔勤政的感人故事,不斷筑牢廉潔防線。
緊扣“重心”,在深化成果轉化上下“硬招”,提升黨員教育實效性。“分類管理”增活力。印發《宿松縣黨員分類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根據黨員身份、職業特點等,將黨員按在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實行分類管理、靶向施策,不斷增強黨員的身份責任意識,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為民服務“聚合力”。打造“宿事速辦”黨建工作品牌,建立問題、任務、責任、完成情況“四清單”,2000余名黨員到社區報到,協助做好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示范帶動1000余名群眾參與社區治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明顯提升。學用結合“添動力”。推行“黨支部+基地+合作社+群眾”模式,先后打造柳坪鄉茶產業基地、隘口鄉食用菌基地等7個省市級學用示范基地,邀請科技特派員、致富帶頭人等深入基地把脈問診式摸清黨員群眾需求,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送服務”系列活動60余次,幫助黨員群眾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致富能力。(初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