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通過建強紅色陣地、培育紅色隊伍、講好紅色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砥礪擔當作為,助力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聚焦關鍵點,強化陣地建設,打造有形有感的“紅色矩陣”。對轄區內重要革命舊址舊居、重要事件發生地、重要紀念設施等紅色資源進行全面挖掘,形成了以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生態文化園串聯新四軍東進抗日紀念館、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東鄉支部展陳中心等46處紅色景點,打造4條“紅色走廊”,吸引廣大黨員干部線下打卡。挖掘縣內紅色文化精髓,由縣委黨史辦、縣黨校和縣檔案局36名黨史、檔案專業人才組成“紅色文化研究工作組”,開展革命史料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編纂《中國共產黨肥東百年大事記(1921-2021)》《肥東黨史資料文集(第一輯)》《肥東簡明史稿》等系列叢書。協助開發出“東進抗日”“小葛碉堡”“先鋒農場”等12處紅色資源,推動蔡永祥烈士紀念館、黃疃廟戰役紀念館、柯武東舊居等24處紅色遺址保護工作。2024年以來各景點累計開展教育活動1350余次,參觀人數7.3萬余人次。
鎖定需求點,細化內容設計,精選高標高質的“紅色師資”。邀請黨史專家講,以全縣“1+N”黨建聯盟結對共建活動為契機,組織縣委黨史辦、縣委黨校、縣地方志研究室等單位與縣內紅色場館建立黨組織互幫互學機制,利用“七一”“八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契機開展理論聯學活動,專家教授圍繞縣域特色產業、集體經濟建設、紅色革命精神培養等方面進行授課。2024年以來,已組織開展聯學38次,惠及黨員群眾2960余名。組織榜樣隊伍講,邀請“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勞動模范、省市縣級“兩優一先”等組成“榜樣宣講團”,先后有48位榜樣人物結合工作實際和自身經歷,深入村(社區)、校園、車間等基層一線專題講述渡江精神180余場。黨員干部帶頭講,積極開展以領導干部、黨支部書記為授課主體,鼓勵黨員上“微黨課”,帶頭上臺講感想、談體會、說方法,形成“人人當老師、個個做學員、相互為聽眾”的教學模式,充分把講黨課融入日常、做在經常。2024年以來,全縣開展“微黨課”活動1430余場,3205余名黨員上臺講課。
找準結合點,拓展傳播渠道,開設形式多樣的“紅色課堂”。通過“點單+接單+派單”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將紅色歷史與黨的創新理論相互結合,將最新理論、黨史故事與新編廬劇、快板說唱、大鼓書等文藝形式相融合,開發《紅耀瑤崗》《運籌帷幄定江南》等“紅色課程”,讓黨員群眾看得有趣味、學得有滋味。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遠教終端站點、鄉鎮黨校、農家書屋等陣地作用,通過“黨史大家說”“田間板凳會”等形式開展體驗式、情景式、訪談式黨課,將“講黨史”和“談感悟”、“講道理”和“說故事”、“身邊人”和“身邊事”相結合,推動“接地氣”的豐富素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確保黨課內容“走心”更“入心”。在“肥東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辟“肥東縣優秀黨員教育片展播”“肥東縣微黨課展播”專欄,定期推送精選作品進行“云展播”,把黨員身邊觸手可及的“小屏幕”打造為黨員教育的“大課堂”。2024年以來,推送展播《聽一園清風品包公文化》《幫“盲”》《以后再說》等優秀作品28部,累計觀看超20萬人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