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潛山市將盤活用好紅色資源作為加強黨員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陣地建設、課程開發、學用結合等方面聚力用勁,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夯實陣地建設,點亮紅色圖譜,讓黨員教育“有地可去”。堅持系統謀劃、分級建設,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等部門,組建專班,以實地走訪、文獻查閱等方式,對全市革命舊址進行全面摸排梳理,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和數據庫,共發掘革命遺址335處,其中重要遺址32處。將“紅源潛山”系列保護利用工程作為市委、市政府“一號”實事,利用藝術浮雕、動態投影、高科技多媒體等表現形式,對皖西工委辦公舊址、大別山·水吼革命事跡陳列展、水吼嶺阻擊戰遺址、五廟鄉紅色資源整體保護利用工程、梅城起義紀念展等紅色遺跡、遺址進行修繕維護。2024年以來,依托紅色教育陣地開展“沉浸式”教育實踐活動600余場次。按照“串珠成鏈、聚線成面”的發展思路,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遺跡串點成線,精心打造“紅源潛山”尋跡游、“紅色印跡”熱血游、“紅色精神”鄉村游3條省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其中紅源潛山革命歷史陳列館、潛山烈士陵園入選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題游徑。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黨員教育“入腦入心”。將課程開發作為講好紅色故事的重要載體,聯合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委黨校等單位組建課題調研組,深入挖掘英烈事跡、收集素材,編撰出版《中國共產黨潛山地方史》《潛山革命遺址通覽》《潛山紅色文化與大別山精神研究》等黨史教育讀本,分發至各基層黨組織。發揮市鄉黨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圍繞紅色歷史、革命人物、英雄事跡等內容,打造《紅色大別山 英雄水吼》《傳承“紅色精神”助力城鄉發展》等地方紅色專題課程。創新宣教方式方法,采取微電影、微黨課、山歌演繹、戲曲等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紅色藝術化產品。創作黃梅戲《新四軍母親》《皖山魂》、紅色話本《余大化初心如磐》、MV《唱支山歌給黨聽》《童心向黨》等,讓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其中《新四軍母親》講述革命烈士陳桂珍冒死收養新四軍和解放軍傷病員的感人故事,先后開展公演巡演130余場次,吸引10萬余名黨員群眾觀看;《9年時間,12任縣委書記慷慨赴死:為革命流血何妨!》被新華社深度報道。根據歷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事跡,攝制《信仰之光》《燎原星火》等6集黨史微視頻,采取講解員出境、實景拍攝、黨史專家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再現紅源潛山故事,讓紅色教育可視、可聽、可感。《皖西工委在潛山》獲評第二屆全省微黨課征集展播活動一等獎。
突出學用轉化,激活紅色引擎,讓黨員教育“有力有效”。依托潛山先鋒網、潛山先鋒微信(視頻號)等平臺,開設“潛山紅色故事匯”“學黨史 踐初心”等專欄,把紅色故事搬進“云課堂”,讓黨員群眾足不出戶接受紅色教育。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課開講啦”、“紅色影視播放季”等活動,開展紅色故事進村(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課堂,組織各基層黨組織集中觀看學習,切實把本地紅色故事講好用好。以“皖美紅色物業”建設為抓手,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提升行動和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實現82個城市住宅小區、141個農村小區紅色物業全覆蓋。健全完善“雙聯系雙報到雙服務”工作機制,開展“情暖三月學雷鋒 黨員社區當先鋒”“紅色治理季”等活動,84家在城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領崗,參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治安巡邏、普法宣傳等活動,認領服務項目1247個、圓夢“微心愿”613個。與長興縣、吳興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辦理戶口遷移、殘疾證辦理、醫保報銷等高頻事項8.45萬件。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黨員干部”模式,鼓勵村黨組織、黨員干部立足本地特色農業產業資源領辦合作社,吸納社會力量聯合建設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自助采摘、認領果園、親子研學等農業認養新業態,推進三產融合發展;黨員干部化身鄉村推介官,通過微信朋友圈轉發農產品推介手冊和倡議書、分享融媒體賬號助農信息、直播宣傳特色農業采摘項目等方式,宣傳推介農文旅資源,助推村強民富,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動能”。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