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寧國市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新任務、新要求,以黨員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實效為目標,在學習內容、培訓形式、作用發揮等方面靶向發力,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
堅持“精準施策”,在內容設置上出“實招”,提升黨員教育管理“精度”。緊扣新時代下黨員教育需求,聚焦黨員“缺什么教什么、干什么學什么”這個關鍵點,探索實行“必修課+選修課”的學習模式,確保在內容設置上更加精準、務實、管用。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納入黨員教育“必修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充分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農村黨員春訓、基層黨員輪訓班等載體,采取“集中學+研討學+互動學”的方式推進黨員教育,讓黨員在“互動式”的學習中互享經驗、互相啟發。積極探索“因人施教、分類施策、精準滴灌”的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研究分析黨員的年齡結構、工作類型等,把組織要求、崗位性質和個人需求有機結合起來,采取訓前調研、征求黨員意見的方式選定課題,從黨員最想學到的知識、最想掌握的技術入手,合理優化黨員教育“課程表”,分類設置“選修課”內容,為農村黨員、城市社區黨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分別設置農業種植類、基層治理、物業管理、法律知識、財務管理等黨員教育培訓課程,提高黨員政治覺悟的同時提升專業水平,幫助其克服“本領恐慌”,精準解決好黨員“需求”與培訓“供給”之間的矛盾。
創新“方式方法”,在組織過程上出“新招”,提升黨員教育管理“亮度”。充分結合各單位黨組織設置、黨員分布、黨員實際情況等,通過“線上+線下”的教育培訓方式,確保黨員全員參與、一個不落。線上,打造即時高效的“指尖課堂”,充分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集中觀看優秀基層干部和黨員事跡、惠民政策、基層治理新舉措以及鄉村振興新成果等,并督促各黨組織在黨員活動室定期展播遠程教育精品節目、微黨課和紅色影視作品等,助力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積極引導整合黨員微信群,加強群內日常管理,發動黨員干部及時關注先鋒系列平臺,及時跟進加強自主學習。線下,充分依托“庭院課堂”、“板凳課堂”、“餐廳課堂”等三大課堂載體,指導各單位利用小區“庭院”、“長廊”、老年“食堂”等場所,開展“書記上黨課”“黨員我來說”等活動,不設會議室,不用講話稿,以“拉家常”“大白話”的方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始終堅持“黨員在哪里就把課堂設在哪里,黨員教育就跟進到哪里”原則,將黨課設在每一位黨員的身邊,營造處處有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老黨員和藝術團體的特長優勢,鼓勵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傳統藝術創作,讓黨員教育“有料”更“有趣”。例如,西津街道老黨員合力完成了《金牌調解員》《越來越好》等話本創作,讓黨員教育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受眾。
強化“成果轉化”,在實踐應用上出“真招”,提升黨員教育管理“溫度”。各單位圍繞工作實際提升基層服務質效,通過設立“黨員風采展示欄”“黨員先鋒”等,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十項暖民心行動”等活動為契機,發動廣大黨員在矛盾糾紛化解、農村環境整治、鄉村振興、民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規宣傳中學本領、亮身份、當表率,讓“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在為企優環境中重點學,持續開展“崗位練兵”“傳、幫、帶”活動,選派3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到重大項目、重點企業中,在產業發展、雙招雙引等一線錘煉;選派優秀機關干部、重點企業干部開展雙向掛職,打通工作“堵點”,破除阻礙政策落地、影響發展環境的“中梗阻”現象,先后組織200余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深入1000余家非公企業,幫助協調解決問題1200余條,優化營商環境。以群眾是否滿意來檢驗干部教育取得成效,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大力推行黨員干部“雙報到”活動,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到網格黨支部報到,組織43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網格一線,以“黨員干部報到”為抓手推動精細服務,督促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當先鋒,根據報到黨員干部的專業特長、個人意愿等,組建環境整治、群防群治、糾紛調解等特色志愿服務隊伍,實現服務精細化。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