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咱的國之重器42】
萬眾矚目!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家族”“六姑娘”回來啦!
53天,往返76萬公里,嫦娥六號的太空之旅看似輕松浪漫,實則驚險刺激。
為什么?
因為在此之前,人類進行的10次月球采樣,都是在月球正面。可以想見,要想揭開“月之暗面”那層“紗”,談何容易。
“在月背,通信不順暢,必須增加中繼衛星與地球聯絡。因此,要提高探測器的自主性,讓它自己給自己下程序化指令。”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一言以蔽之。
難還難在,整個任務一環扣一環,每個環節必須萬無一失。比如,探測器能否成功落月,就決定著后續環節能否順利實施。
“六姑娘”此行的目的地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地形極為復雜,科研人員為嫦娥六號增強了自動識別與避障功能。快要降落時,“六姑娘”伺機減速,并在接近月面的過程中審視、判斷著陸條件。
踏上古老而神秘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后,樣品采集與月面科學探測隨之展開。
月背環境復雜多變,加之時間緊、任務重,嫦娥六號的采樣工作面臨多重挑戰。為了成功挖取“寶貝”,科研人員給嫦娥六號配備了兩種取樣“組合技”,讓“快功”也能出“細活”:第一技,是表取采樣,使用機械臂攜帶采樣裝置,直接鏟取月球表層月壤,然后把樣品放置在表取初級密封裝置中;第二技,是鉆取采樣,用特定鉆頭鉆入月球表層預定深度,鉆取不同深度的月壤。這樣,鉆頭一邊鉆取,一邊將“新鮮”的月壤裹進打包袋,并保證月壤自身的層序特性不會被破壞。
從嫦娥四號叩問“廣寒”,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到嫦娥五號“蟾宮”折桂,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再到嫦娥六號又赴“霄漢”,成功帶回月背“土特產”,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在人類探月的歷史長卷上,中國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幾筆。
也許,你最感興趣的問題還是:月球背面與正面,到底有何不同?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嫦娥六號探測成果揭開吧。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