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這是引領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決策,也是我省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和空間所在。安徽作為后發省份,更加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領會這一重大戰略構想,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因素,找準自身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牢牢掌握住戰略主動權;更加需要謀深謀實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和政策,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展現安徽作為、貢獻安徽力量。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深刻領會其內涵與要求。第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近年來逆全球化形勢加劇,世界經濟的傳統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把握我國客觀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爭取主動的先手棋,是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第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我國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打破不合理的市場分割,建立和依靠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既能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正能量,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不斷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也能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把握工作著力點,順勢而為,揚皖所長,精準施策。
一要著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增強經濟循環新支撐。牢牢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好“左右逢源”的戰略鏈接作用,更好融入國內大循環。全力以赴拓展投資空間,聚焦“兩新一重”等領域,系統謀劃實施“通江達海”“軌道上的安徽”“一樞十支”運輸機場體系、大科學裝置等強基礎、增動能、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優化投資結構,增強投資后勁。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升級,完善促進消費的平臺載體和政策措施,加快發展大宗消費、線上消費,培育形成健康、體驗、文旅、體育等新消費增長點,啟動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工程。統籌聯動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流通體系。
二要著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安徽擁有“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等高能級創新載體,必須肩負起國家戰略使命,加快促進科技創新勢能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建平臺,全力加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大科學裝置集群化發展,為在新型舉國體制中提升創新能力探索更多經驗和模式。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強攻關,加大原創性重大項目和創新成果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攻關和應急攻關的體系化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瞄準市場需求促轉化,聯合滬蘇浙共同開展長三角全域全面創新改革,加快打造“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科技交易市場體系,力爭取得一批重大創新轉化成果。
三要著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聚焦傳統產業“補短板”,謀劃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支持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聚焦新興產業“鍛長板”,持續深化“三重一創”建設,推動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聚焦數字經濟“固底板”,編制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5G、數字江淮、超算中心等平臺項目建設,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四要著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經濟良性循環。堅持產業引領,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益,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堅持美麗宜居,深化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謀劃湖泊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等重大項目。堅持文化育民,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大力弘揚鄉風文明。
五要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民生福祉新境界。針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須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各項民生建設。把“人民至上”放在心上,加強社會救助、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擴大就業、養老、教育等優質服務供給,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把“生命至上”抓在手上,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衛生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把公平正義扛在肩上,堅持依法行政,繼續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培育壯大社會組織,構建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
六要著力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提高安全保障新能力。安徽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保障。確保糧食安全,大力實施糧食倉儲設施“補短板”項目建設,完善儲備糧管理辦法和應急預案,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保障能源供應,著力保障省內外能源需求,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探索能源革命新路徑。強化物資儲備,統籌做好戰略物資儲備和應急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防控風險隱患,深入落實省委防范重大風險“1+9+N”方案體系,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確保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
(作者系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