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提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敝袊伯a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共黨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通過對中共黨史的學習,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讀懂“教科書”,筑牢信仰之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和新中國史是“記載我黨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百科全書”,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史是幾代共產黨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始終不渝的奮斗探索歷程。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數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驗面前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仰的力量。今天,作為百年大黨,我們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才能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學習中共黨史,我們可以從黨的非凡歷史中找尋初心,激勵使命,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筑牢信仰之基;可以對照先輩先烈、先進典型叩問初心、體悟使命,在學習榜樣中補足精神之鈣;可以用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在高度的理論清醒中把穩思想之舵。
修好“必修課”,堅定前行之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和英勇奮斗,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推翻反動統治。之后,又經過艱辛的探索,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壯舉,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符合中國國情、富民強國的正確道路??梢哉f,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和實踐,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天,我們回顧歷史,就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學習中共黨史,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的回顧思考,有利于我們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有利于我們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堅信制度優勢就是黨和國家的最大優勢;有利于我們不斷強化以史為鑒、走向未來的歷史思維,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
補足“營養劑”,汲取力量之源。歷史之中有營養,歷史之中有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敝袊伯a黨百年歷史,就是一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為了完成救國重任,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經過28年浴血奮戰,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為了完成興國重任,黨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斗、艱辛探索,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了完成富國重任,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了完成強國重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通過學習中共黨史,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會更加深深地懂得,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讓初心薪火相傳,使命勇擔在肩,以飽滿的熱情、堅強的毅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注入“清醒劑”,永存斗爭之志。“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驚天動地,一路走來經受了風風雨雨的考驗,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發展面臨的深刻變化,我們需要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弘揚共產黨人在任何艱難險境中都始終保持著的敢于斗爭的鮮明政治品格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振奮精神,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真正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