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繼淮海戰役勝利后,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戰略追擊的第一個重大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一舉突破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安徽是渡江戰役的指揮中心,總前委先后駐扎在蚌埠孫家圩子和肥東瑤崗村;安徽是渡江戰役練兵場、出發地、主戰場,人民解放軍橫渡千里江面,皖江占了八百余里。偉大的渡江戰役鑄就了偉大的渡江精神。安徽是渡江精神的主要孕育和鍛造之地。
渡江精神的基本要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堅定信念、革命到底。渡江戰役前,人民解放戰爭剛剛贏得“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國民黨政權已是窮途末路,但他們妄圖依靠美英等外國勢力,實行劃江而治,再次玩弄“和平談判”的陰謀,企圖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面對國民黨的“和平”煙幕彈,國內一部分人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革命就此止步;一些中產階級還建議共產黨人把革命戰爭“立即停下來”,反對“除惡務盡”。黨內也有人因擔心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長江天塹阻隔,產生恐懼心理。是半途而廢還是革命到底?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表明了共產黨人奪取中國革命全面徹底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
軍民團結、奮勇爭先。渡江戰役期間,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據史料記載,為了解決部隊渡江船只缺乏的難題,沿江北岸一帶群眾將國民黨軍南逃時沉入江底、湖底的船只撈上來,將毀壞的船只修補起來。為了籌集船用材料,有的拿出建房的木材、床板,有的老人獻出自己的“壽材”。僅用半個月時間就提供民船1萬多條。上百萬民工與部隊協同奮戰,挖掘、構筑眾多船塢,并創造開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壩及陸地行舟等措施,保證了船只隱蔽入江。渡江戰役發起時,廣大船工踴躍參戰,紛紛寫血書表決心、爭立功。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時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
攻堅克難、勇于犧牲。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從數量和士氣上占有絕對優勢,但國民黨軍防線有波濤洶涌的長江之水,有裝備精良的正規部隊,有江防艦隊、第二艦隊及300余架飛機協同防御。渡江大軍以單一兵種對付敵人陸海空立體防線、以小木船來對抗軍艦,沒有攻堅克難、勇于犧牲的精神,要想取得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回憶當時的場景:敵人的槍彈、炮彈掠空飛舞,構成攔截火網,第三連二排的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紛紛挺身為船工水手遮擋子彈,英勇前進!負傷的班長一面奮勇劃槳,一面高喊:“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
一段歷史,一座豐碑;一種精神,一種力量。當前,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處。銘記渡江戰役在安徽的輝煌歷史,感悟和傳承偉大的渡江精神,對于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開創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孫戎供稿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史研究院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