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書記的殷切期望為我們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學史明理,就是要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道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先進理論武裝的新型政黨,更是一個承續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根脈、與中國人民心連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就在于自身的先進性。為了保持先進性,百年來我們黨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有“刮骨療毒”的狠心,有“鍥而不舍”的恒心,在推進社會革命的同時保持自我革命精神,自我修復、自我提升。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一種思想,像馬克思主義那樣產生了如此廣泛的影響力。百年黨史是黨一心為民的奮斗史,也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史。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之本。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的事業才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鑄就輝煌偉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渴盼和實踐的必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在于其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整體推進;在于其既承載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也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學史增信,就是增強黨員干部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信仰是精神的支柱。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信念是奮斗的航標。學習黨史,就要更加自覺地認清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國發展道路對世界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信心是力量的源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增強歷史自覺,保持戰略定力,筑牢信仰之基,激發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心,爭取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
學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為民造福的公德、嚴于律己的私德。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一要忠誠于黨的信仰、忠誠于黨的組織、忠誠于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要從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全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為維護人民利益而不怕犧牲不怕吃苦不怕吃虧的崇高品德。三要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嚴于修身律己、自覺接受監督約束、嚴格家教家風的偉大品格,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自覺把個人追求和人生價值體現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之中,做到在生死考驗前大義凜然、在苦樂考驗中矢志不渝、在公私考驗前高風亮節,不斷提升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
學史力行,就是學以致用,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一要在聽從黨中央號令上雷厲風行,要從黨史中汲取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要在崗位履職盡責上大顯身手,每個地區、每個行業、每個單位、每個黨支部直至每個黨員干部都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三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奉獻精神,在“國之大者”中明確使命職責,在歷史任務中找準角色定位,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履職奉獻。學史力行就是要在為群眾辦實事上竭盡全力,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對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物質文明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好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政治文明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好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等精神文明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心合肥工業大學基地。本文系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