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勝利。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定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把它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分析和解決中國問題,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最終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必須長期堅持。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要做到“兩個統一”,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要堅守人民立場,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奮斗;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創造出不凡業績。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敢于犧牲和勇于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走過的路,是一條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染紅的路。一百年來,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無數共產黨員為了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近代以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約有2000萬,他們大多數是共產黨員。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一方面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在一切困難和危險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敢于擔當,勇挑重擔;另一方面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與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分不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順應人民期待,不負人民重托,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研究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