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腐敗斗爭關系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要加深對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責任擔當厲行反腐敗斗爭,今天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新時代反腐敗斗爭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轉變,必須始終保持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堅定,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以黨永不變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反腐敗斗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
對于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其永恒不變的初心和使命,決定了黨同各種腐敗現象水火不容。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人民群眾對腐敗問題深惡痛絕,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黨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百年大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生機活力,必須一刻不停地推進反腐敗斗爭。
腐敗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從宏觀上看,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是著眼全黨、全國反腐敗形勢的整體判斷,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四種危險”具有尖銳性和嚴峻性,在一些地方、領域、系統、部門的反腐敗斗爭依然嚴峻復雜。對組織不忠誠不老實,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問題仍然存在;不收斂不收手,重點領域腐敗和群眾身邊的腐敗現象仍然存在;作風不嚴不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然存在。且腐敗手段變換升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手段更加復雜,手法更加隱蔽,削減存量、遏制增量的任務依舊繁重。我們決不能高枕無憂、松勁歇腳。如果在反腐敗決心、意志、力度、廣度上稍有動搖、懈怠、放松,就可能導致腐敗問題的反彈回潮、前功盡棄。
反腐敗斗爭極其復雜、極其艱難,不可能一蹴而就,決定了打贏這場斗爭的戰略必須是攻堅戰、持久戰。攻堅,意味著戰術上要打好一個個殲滅戰,堅持靶向治療、精準懲治,緊盯事關全局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重點部門和行業的監督管理;持久,意味著戰略上的長期堅持、一體推進,保持政治定力,查找問題規律,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切斷利益輸送鏈條,健全權力監督體系。
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的基本路徑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抓牢抓實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獨特制度優勢,推進反腐敗斗爭也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的根本保證。要發揮好黨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壓實責任,健全各負其責、統一協調的管黨治黨責任格局。各級黨組織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政治監督、思想教育、組織管理、作風整治、紀律執行、制度完善在預防腐敗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強化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政治擔當,自覺把“兩個責任”放在管黨治黨全局中思考、定位、部署、落實,責無旁貸地當好反腐敗斗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
二是確立嚴的基調,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除惡務盡,統籌推進各領域反腐敗斗爭。要準確把握腐敗階段性特征和變化趨勢,突出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對腐敗行為堅決懲治,繼續“打虎”“拍蠅”,形成強大震懾,使腐敗存量得到有力削減,腐敗增量得到有效遏制。要及時發現查處違背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破壞黨內政治生態等方面的問題,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要主動出擊、精準“排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關注,持續推進金融、國企、政法、糧食購銷等領域的反腐敗工作。
三是站穩人民立場,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是反腐敗斗爭的力量源泉,在揭露和遏制腐敗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堅持反腐敗的人民立場,要求我們繼續堅定不移糾“四風”樹新風,落實好黨的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堅決糾治教育醫療、養老社保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用更多反腐敗戰果取信于民,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厚植黨的執政基礎。
四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要在實踐中不斷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思想教育上下功夫,通過支部學習、黨性教育、組織生活、警示教育等各種有效形式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
五是堅持靶向治療,織嚴織密反腐敗的制度籠子。治理腐敗需要樹立并用好“靶向治療”思維,把準問題的關節點、要害點,從現實問題尋找破解難題的辦法。要建立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加強對腐敗案例的剖析,特別是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從中找準原因、找準規律,以案促改,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作用;要從源頭著手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抓住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執法司法等關鍵權力,強化金融、國企國資、項目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和腐敗易發多發領域的制度建設;要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建設,從制度上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從根本上遏制同一地區同一部門重復發生同類腐敗問題的現象。
六是強化黨內監督,打造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需要整合反腐敗資源,形成監督合力,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監督格局已經形成,制度機制不斷健全,協作配合關鍵環節逐步打通,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下一步,我們要以紀律監督和監察監督為基礎,充分發揮派駐監督的探頭作用,充分發揮巡視巡察監督利劍作用,實現監督職責再強化、監督力量再融合、監督效果再提升,促進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
七是抓住“關鍵少數”,發揮示范帶頭作用。2021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公開發布。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聚焦“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而制定的專門文件,是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銳利武器。我們要充分認識“關鍵少數”權力集中的現實弊端,通過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嚴格職權界限,督促秉公用權、廉潔用權、依法用權。領導干部既要管好自己,還要管好家人親戚,管好身邊人身邊事,管好主管分管領域風氣,既嚴于律己,又要帶好頭、盡好責。抓住“關鍵少數”,也就抓住了管黨治吏的關鍵所在。
沙奇志
(作者系省委巡視組第一組組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