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認同感

來源:安徽日報2022-08-09作者: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探索提升安徽文化認同的路徑,對于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激發安徽人民凝聚力、開創安徽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堅持正確導向,推動安徽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安徽文化建設與發展要注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滋養群眾精神生活,凝聚發展精神動能,塑造文化繁榮圖景。一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要著力進行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化工程,實行“政府招標,群眾點單”模式,讓需求與供應無縫對接;實施文化產業振興工程,培育壯大“皖字號”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凝心聚力。要宣傳安徽經濟的能級之變,展示安徽奮起直追的精神狀態;推介安徽制造業“逆襲之道”,凸顯安徽矢志創新的信念決心。三是展現安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壯闊圖景。要講好安徽故事,不斷推出文化精品,讓新時代安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貌充分展現在人民群眾面前,激發安徽人的自豪感。

深入挖掘闡釋,增強安徽文化的底氣與信心。安徽歷史積淀深厚,文化燦爛輝煌,干事創業人才輩出。我們要深入挖掘闡釋安徽歷史文化的精華,增強對安徽文化的底氣與信心。一是開展安徽文化精華挖掘活動。安徽是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區之一,凌家灘遺址、禹會村遺址已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我們要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運用到我省文物保存工作中,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二是實施安徽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學界協力的工作機制,摸清摸實文化資源家底,對安徽各類文化遺產進行數字記錄、數字集成,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安徽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三是精心策劃安徽文化研究工程。建設安徽文化研究智庫,充實安徽文化研究機構,定期與中央媒體等單位聯合舉辦安徽文化方面的學術研討活動,策劃安徽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提煉安徽文化標識,打造安徽文化品牌,推動新時代徽學研究走向世界。

強化教育引導,鞏固安徽文化的認知與情感。學校是文化認同培育的主陣地,教育引導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安徽文化,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安徽文化的認知與情感。一是持續開展安徽地域文化進校園項目。推動“文化名家進高校”暨“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大中小學普遍開展,內容涵蓋徽劇、黃梅戲、花鼓燈、文房四寶、徽州三雕等資源,讓廣大青少年領略到安徽悠久文化的歷史特征和文化價值,在體驗安徽文化的過程中增強對安徽文化的認同感。二是加速推動安徽文化融入課程教材。創作《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等系列繪本;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增加安徽文化內容含量;在省內高校開設《新安理學初論》《桐城文派漫談》等選修課。三是增加體驗安徽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春節等時間節點,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街道,挖掘傳統習俗,體驗獨特魅力,承繼安徽優秀傳統文化;在建黨紀念日等時間節點,組織學生就近參觀革命舊址,追尋英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安徽革命文化;在國慶等假期,組織學生走進大包干紀念館等場所,感受歷史變化,領略時代精神,體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重視傳播效能,擴大安徽文化的輻射與影響。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堅持全媒聯動,有助于擴大安徽文化的輻射與影響。一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傳播作用。利用報紙、雜志和電視等渠道,積極宣傳安徽文化,保證安徽文化具有基礎影響力。可在黨報黨刊上宣傳安徽紅色文化旅游景區、講述安徽革命英雄事跡,鼓勵電視媒體開設安徽文化精品頻道,播放反映安徽各類優秀文化的影片,插播有關安徽優秀傳統文化的公益廣告。二是不斷開發新媒體傳播潛能。更多地運用智能交互、多媒體互聯等技術,開發與安徽文化資源產品相關的App,入駐抖音、快手等平臺,制作短視頻,促進文化與科技高度融合,展現安徽文化視覺形象。可利用網絡平臺“一鍵穿越”神游黃山,“跟著考古游安徽”,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三是竭力激發全媒聯動傳播優勢。利用“全媒體化”和“三微兩端”,確保內容產品的集約化生產,形成多平臺、多落點、多形態傳播矩陣,傳承和弘揚好安徽歷史文化。

加強人才培育,匯聚安徽文化的優勢與動力。推動安徽文化的大眾認同,要高度重視人才資源的支撐作用。一是加強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高校作為文化產業的“青訓營”,為行業輸送各類人才,應注重發揮其作用。要指導省屬高校設置文化產業管理和文化創意設計本科專業、文化遺產等研究方向,改革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二是完善高層次文化名家引培機制。打造文化皖軍行動計劃,實施“安徽省文化名家”工程、“青年文化英才”扶持工程,造就一批文化領域各門類的拔尖人才和文化名家;制定出臺《文化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和實施細則》;對有突出貢獻的文化人才要在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三是注重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加大對城鄉基層文化人才工作的資金投入,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基層文化人才教育培訓新機制,不斷提高人才能力素質。

喬 凱

(作者單位:蚌埠醫學院。本文為省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sztsjh-2022-7-14]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性xxxx禁忌|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国产久视频观看| 高清性色生活片a|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一级人做人爰a全过程免费视频|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熟妇激情内射com| 免费a级毛片视频| 鸭王3完整版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久久综合热88| 樱花草在线播放免费| 动漫女同性被吸乳羞羞漫画|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 √天堂中文www官网|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本小视频免费|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曰韩高清一级毛片|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极品少妇被猛的白浆直喷白浆|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