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致賀信時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目前,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未來,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
加強宣傳,擴大職業教育招生面。由于受歷史、經濟、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在社會接受度方面普遍較低。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樹立起職業教育的良好形象。其一,加強對新《職業教育法》的宣傳,以新法中“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標準提法來描述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強調二者都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之門的重要途徑。其二,挖掘宣傳基層和一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跡,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開展主題教育宣傳活動,提供職業教育資源服務,面向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展示和提供職業教育資源,為市民和中小學生了解職業教育創造條件。其三,根據各地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及教育資源的分布情況,適度分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比例,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做實貫通,推進中高職銜接培養。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是中職、高職有機銜接。一方面,提升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軟硬件基礎,切實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為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打下堅實的辦學基礎。另一方面,加深中職、高職聯合培養,以中職—高職“3年+2年”、初中起點高職“五年一貫制”等多種靈活的培養模式,在提升基本文化素質、打造技術技能素質、培育職業道德素養的基礎上,提升貫通培養的范圍,穩步化解中等職業教育的“出路焦慮”“提升焦慮”。同時,要在招生、學制等外部條件銜接上加以改革,更要注重不同階段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的內在銜接,以職業標準為核心,統一完善課程標準,開發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共同探索因材施教、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拓寬通道,聯通職業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中職、高職、本科縱向貫通之后,對于優化職業教育體系結構、補齊發展短板、形成高水平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一要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二要在受教育者的學歷層次上提供提升通道,積極探索應用型普通本科學校“職業碩士”乃至“職業博士”階段的人才培養新路徑、新模式。三要鼓勵職業學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和市場化社會培訓,實現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提升層次,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受教育者普遍受限于專科層次,導致家長難接受、受教育者自身難認可。一要聚焦關鍵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以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為基礎,平穩推進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建設。二要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等職業學校,集中優勢資源,開辦高職本科專業。三要建立起省級層面上統籌布局、學業綜合評價、具備多元化錄取標準的“職教高考”制度,增加以職業本科錄取為主的高考新選項、新路徑,成為普通高考的有力補充。四要明確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的不同培養目標,找準職業本科的類型定位,并嚴格人才培養全過程,抓好人才培養質量控制流程,確保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并且緊扣職業教育的特點,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育為主體目標貫穿職業本科建設工作的始終,探索適合的學位授予標準。
保障就業,優化職業發展環境。就業與職業發展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一要依法維護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平等就業權,積極探索高職畢業生納入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考、教師招考的報名范圍,建立健全以職業技能水平為導向的人才錄用制度,為職業技能型人才提供切實的就業機會。二要打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參加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三要對在職業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在職業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技能人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探索從優秀產業工人和農業農村人才中培養選拔干部機制,加大技術技能人才薪酬激勵力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
陳 彬
(作者單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