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促進我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來源:安徽日報2022-10-11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我省出生人口連續四年遞減,人口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我省出生人口逐年遞減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長期嚴格的計劃生育和經濟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育觀念,人口外出流動導致常住育齡婦女大幅減少,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提升增加了生養孩子的負擔,近幾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加速了婚育率的下降。此外,某些地方的彩禮習俗和日益攀升的結婚成本也不同程度抑制和推遲了適齡青年的婚嫁與生育。出生人口減少將導致“少子老齡化”加速、養老人力資源短缺,進而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缺少應有的活力和后勁。家庭“少子化”也不利于家庭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承。面對嚴峻的人口形勢,為有效化解制約我省生育水平的影響因素及其消極后果,全省上下必須凝心聚力,多措并舉,提升適度生育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力資源支持。

積極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轉變人們的婚育觀念需要積極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首先,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群團組織力量,加大人口省情、市情、縣情的宣傳教育,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倡導尊重生育、敬老愛幼、家庭和睦、夫妻共擔育兒責任的社會價值,營造全社會高度重視生育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適齡青年的婚育意愿。其次,不斷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俗,倡導文明婚育觀念。再次,各地篩選出一批先進家庭和先進個人,講好新時代美好愛情、和諧家庭、幸福生活的安徽故事。評選出一批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群眾滿意的先進典型,鼓勵和帶動基層積極創新,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統籌規劃和各方協調,提高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生育并非育齡婦女的個人問題,它涉及多個部門、多個主體和多種利益關系,需要統籌協調,才能提高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首先,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加強統籌規劃、政策協調和工作落實,完善跨部門協調機制,結合實際及時完善具體政策措施。在堅持政府主導生育支持的同時,要制定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充分動員整合社會、家庭和個人的生育、養育、教育資源,以彌補政府資源的不足。其次,積極推進落實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引導和激勵生育的政策合力,用政策紅利打消育齡婦女的后顧之憂,讓人們敢生、愿生、能生。通過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健全嬰幼兒托育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生育支持力度,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再次,建立生育成本分擔機制,科學測算生育成本,合理劃分政府、社會、家庭的成本分擔比例。在托育托幼服務方面,在全省范圍內增加不同等級的嬰幼兒托育機構,以滿足不同家庭所需,減輕女性勞動力的養育壓力,提高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有效保證女性勞動力的勞動參與率。

進行分類管理和精準施策,切實提高生育支持的效力。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和提高生育支持效力,既要保證政策的全覆蓋,又要重視分類管理和精準施策。首先,針對生育意愿較高的育齡婦女,應盡快摸底建檔,加大服務和支持力度,鼓勵其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生育二孩、三孩。加大高齡婦女的孕、產前檢查和保健工作,降低分娩風險,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其次,在幼托、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設立專項基金,重點向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傾斜。各級政府應在上述方面給予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有力的資助支持,讓他們生得起、養得好。再次,平衡好育齡婦女家庭和工作關系,協調家庭成員有效分工照顧孩子。配偶應積極分擔育兒職責,共同養育下一代。鼓勵用人單位為生育二孩、三孩的父母提供彈性工作制,企業提供婚產假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通過減免稅收進行抵償。

做好服務與管理工作,推動生育支持措施落地生效。政府在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中始終擔負著主導和主體責任,應做好相關服務和管理工作,切實推動各項生育支持措施落地生效。首先,建立健全人口服務體系。樹立現代“大人口觀”,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加強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協調治理,強化街鎮、村社等基層人口管理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其次,完善生育登記制度,全面落實出生醫學證明、兒童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出生一件事”集成化辦理。全面落實強化基層人口信息管理職責,促進入戶、入學、婚姻登記、衛生健康等基礎信息融合共享,科學研判生育形勢和人口變動趨勢,及時動態調整生育支持政策和措施。再次,維護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關懷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生活、養老、醫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動員各級計劃生育協會深入開展“暖心行動”,實現政策的連續性。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提升適度生育水平,促進我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徐  俊

(作者單位:安徽農業大學。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8YJAZH107]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欧美国产日韩911在线观看|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天堂资源在线中文| 久久国产视频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6080yy免费毛片一级新视觉|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激情图片小说区| 做受视频60秒试看|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 美女aⅴ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大看蕉a在线观看| jizzyou中国少妇|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年轻的嫂子在线线观免费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热在线视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1048系列电影|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