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如何加強文化建設、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如何發揮文化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譜寫安徽文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第一,認識把握重要性。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事業關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弱興衰。一百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方略、文化發展新成就來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明顯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第二,學深悟透新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文化近30次,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以專題形式對未來我國文化建設作出系統闡述和全面部署。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并從五個方面提出了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點任務。一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四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五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五個方面重大部署,舉旗定向、繼往開來,氣勢恢宏、博大精深,給人以強烈的信仰感召、堅定的決心意志和科學的方向指引。
第三,求實務實抓落實。文化自信自強,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我們必須結合安徽實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求實務實、推深做實,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增強安徽文化認同感歸屬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展現安徽文化的豐富底蘊、獨特魅力、時代價值,為加快建設創新、共進、美麗、開放、幸福的安徽提供有利文化條件和良好社會環境。
進一步提升文化質效,以“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為目標牽引,不斷提升安徽文化的整體素質、進取氣質、優秀品質,更好傳承和弘揚安徽優秀文化基因,積極主動從歷史走進現實、走向未來,為在江淮大地上書寫好“五個安徽”新答卷提供強有力支持。
進一步厚植文化根基,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緊抓實抓好,堅持守正創新、固本培元,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培育提升區域文化形象,培養造就一批文化名家和領軍人物,加快提高與建設“五個安徽”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
進一步彰顯文化魅力,發出安徽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安徽篇章,更好地用文化凝聚人、引導人、激勵人、塑造人,讓安徽文化認同感歸屬感成為全省人民的共同認知、共同心聲、共同行動,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共同投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真正把深厚的文化積淀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能,真正把文化自信自強轉化為發展自信自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安徽力量。
王玉斌
(作者系江淮雜志社總編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