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外事工作是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以高水平開放更有力促改革促發展”。全省外事系統要始終堅持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制勝之道,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大力度優化安徽對外開放布局、拓展對外交往渠道、豐富對外交往內涵、擴大對外宣介影響,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和國家總體外交貢獻外事力量。
全力配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突出歐美方向。充分發揮與馬里蘭州作為中美第一對友好省州的優勢,持續推進高等教育和產業項目合作;挖掘對美民間友好交往潛力,以美在皖企業和我省對美走出去企業為具體抓手,推進我省對美交流合作;搶抓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和當前歐洲產業轉移等機遇,積極對接歐洲國家,在先進制造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基礎設施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務實合作。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作為拓展經貿合作的重點區域,日韓作為優先方向,并重點深耕東盟地區,推動友城、經貿、人文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精心遴選一批與我省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文化相親的RCEP相關成員國地方政府,推進友好交往、經貿合作,夯實論壇品牌打造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積極參與中東歐國家和中亞地區地方合作,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積極參與框架下活動,并深化與匈牙利索爾諾克州、波蘭下西里西亞省、羅馬尼亞泰來奧爾曼省等州國際產能合作。挖掘中俄地區合作機制潛力。積極參與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框架下相關活動,爭取在地方交往、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打造中俄地方合作新亮點;積極穩妥做好津巴布韋、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友好工作,助力中泰“兩國雙園”建設和烏茲別克斯坦疫苗等國際合作。
做大做強對外開放平臺
推進國家級外事活動基地建設。要認真落實國家交辦的涉外任務,積極爭取重大外交外事活動在皖舉辦,主動承接進博會、服貿會等重大開放平臺溢出效應,放大和拓展今年在我省黃山屯溪舉辦的第七次“1+6”圓桌對話會、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等重大外交外事活動成果,全力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最美窗口。提升世界制造業大會國際化水平。爭取中央外辦、外交部等中央部委支持,通過外事渠道和資源賦能大會提檔升級,精心謀劃具有影響力和重在實效的涉外活動和國別活動;同時參與國際新材料、世界顯示產業、世界集成電路等展會論壇,提升展會能級和對外影響力。打造RCEP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品牌。抓住RCEP這一全球最大自貿區建設有利時機,精心籌劃打造“RCEP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品牌,并推進機制化,打造安徽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新平臺。持續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品牌。探索建立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等對話平臺,定期組織線上線下交流活動,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企業間交流合作,助力安徽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挖掘外事港澳渠道潛力
拓展利用國際友城渠道。認真貫徹落實我省高質量建設新時代國際友城實施意見,制定國際友城工作規劃,持續提升國際友城交往質量,建立與友城定期交流聯系機制,培育友城交流品牌項目,推動新時代國際友城工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挖掘利用使領館渠道。持續加強與我駐外使領館和駐外機構的溝通對接合作,把對外工作觸角向我省重點交往國別和地區延伸,推動我省與外國地方政府在高層互訪、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合作。深耕港澳合作渠道。要充分借助港澳獨特優勢和“超級聯系人”重要角色,加強皖港澳交流合作的頂層設計,盡快建立皖港澳常態化高層推進機制,常態化開展經貿合作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在經貿、金融、人文、科創和青少年等領域交流合作。挖掘利用長三角外事友協一體化渠道。對表對標學習開放視野和先進經驗,積極參與滬蘇浙皖外事合作機制,努力做好承接滬蘇浙外資轉移這篇大文章;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協同發展,抓住推動電動汽車等發展潛力大的產業合作的機遇,推動我省優勢產業發展合作;積極參與長三角與北德地區交流合作。
努力營造良好開放環境
推進外事管理服務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強事前審核把關、事中監督管理、事后績效評估,健全完善抓規劃、抓監管、抓落實、抓實效的因公出國境管理機制;聚焦我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全力支持確有必要因公團組出訪;統籌做好對外工作領域重大風險防控,深入開展領保護航“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活動,增強我省在境外機構和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加快充實安徽外事信息庫,改進“安徽省外事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加快涉外業務“一網通辦”系統建設。加強民間外交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外宣介活動,精心設置外宣話題和內容,多渠道全景式講好中國故事安徽篇章;緊抓基層、民間、青年3個重點,以“小切口”謀劃打造“小而美”民間外交品牌;完成100家左右省級國際交流合作基地評定建設,積極創建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國際交流示范樣板;推動對外友好交往向基層延伸,探索建立“國際社區”“國際友好園區”“國際友好醫院”“國際友好景區”等各類友好關系,探索實施“國際友村”“國際友好交流使者”計劃。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堅持以合肥、黃山、蕪湖、蚌埠等重點城市引領全省城市國際化建設,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優化國際語言環境,落實《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系列國家標準,探索制定地方公共場所標識標牌譯寫標準,開展外語標牌糾錯活動,提升我省國際語言環境建設水平;借助外事英文網站平臺,擴大涉外服務公共信息宣傳,提高外籍人士獲取公共信息的便利性。
雍成瀚
(作者系省委外辦主任,省政府外辦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