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在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長江流域形成了燦爛文明,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中華文明,積極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叭嗣癖Wo長江、長江造福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考察馬鞍山時作出的科學論斷,內涵極為深厚,深刻破解了人與自然(人民與長江)、發展與保護、局部利益與根本利益、歷史傳承與現代文明建設等深層次矛盾,為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提供了科學指導。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蘊含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的最本質特征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叭嗣癖Wo長江、長江造福人民”,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認識和具體實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思想光輝。同時,又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的宗旨,堅守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準確把握“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辯證統一,明確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不斷賦予古老長江文明以現代文明“以人為本”的價值內涵。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蘊含深刻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叭嗣癖Wo長江、長江造福人民”,蘊含深刻的人民價值取向,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發展成果同人民共享的價值理念。長江生態的保護、環境的治理以及開發利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進人民的福祉。以人民為中心和不斷造福人民,是構筑長江文明新輝煌的“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要“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秉持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文明觀,是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的根本路徑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寶貴思想,深刻闡發了人與自然(人民與長江)的辯證關系,蘊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站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新的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類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鮮明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觀、“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的治理觀等,推動我國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進一步開辟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歷史和現實一再說明,只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文明之路才能越走越寬闊。一是在生態修復中推動綠色轉型。2016年1月,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納入新時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高度,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二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是相互貫通的,高質量發展一定是綠色的,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決不能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騰飛;綠色發展也一定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依靠創新、科技進步,實現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效益評價”和“標準地”改革,倒逼落后和嚴重過剩產能企業加速有序退出,不斷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綠色發展。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體現的“五個文明”協調發展觀,是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的顯著標志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蘊含“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和實踐?!叭嗣癖Wo長江、長江造福人民”,蘊含豐富的文明發展思想,涵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第一,論斷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站位,折射出新時代中國政治文明的發展高度和本質特征;第二,論斷蘊含深刻的發展思想,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造福,離開經濟發展和物質進步,就根本談不上“造?!庇诿?,“保護”也就失去根本意義;第三,論斷展現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發展。人民至上、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新文明觀,構筑起長江文明新輝煌的重要精神和價值引領;第四,論斷把落腳點放在“造福人民”,反映了深刻的執政理念和初心使命,為整個社會文明的提升提供了根本保障;第五,論斷蘊含深刻的生態文明思想,極大豐富和拓展了長江文明新內涵和實現路徑。“五個文明”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實踐中,是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的顯著標志。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科學論斷拓展和升華了長江文明,構筑起長江文明新輝煌的底色和基石。不斷把“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蘊含的哲學觀、歷史觀、人民觀、發展觀、生態觀、文明觀等融入新時代長江文明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厚植和拓展長江文明,不斷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第一,堅持物質文明建設是基礎,秉承新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第二,堅持政治文明建設是主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政治站位,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在造福人民福祉中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第三,堅持精神文明建設是引領,在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第四,堅持社會文明建設是基礎,在推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為重點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第五,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是根本,在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實踐中創造長江文明新輝煌。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