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我們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凝聚各方面力量,創新基層治理體制,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能夠兼顧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群體之間、公民之間的社會治理利益關系的協調發展,最能有效動員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必須持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健全領導體制,創新組織設置、引領社會參與,不斷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切實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在城鄉基層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重要保證。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圍繞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構建內容合法、程序合理的制度體系。要進一步明確基層政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權責邊界,推進社區減負增效,激發基層群眾自治的熱情,拓展基層群眾自治的空間,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重點在基層群眾中開展協商。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要組織動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始終聚焦現實問題,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讓人民群眾全面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讓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治理中不斷增加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來,在基層治理實踐中,我省各地不斷探索創新基層協商民主模式,涌現出的“社區議事廳”“鄉賢理事會”“板凳會”“群眾茶館”等,為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平臺,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我們要進一步明確協商范圍、公開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優化協商程序、完善協商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等,使基層民主協商有章可循,在協商主體之間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監督的良性互動關系。
推進基層法治與德治建設。古往今來,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國理政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必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充分發揮法治在基層治理現代化中的規范、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大力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依法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發揮德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健全村(社區)道德評議機制,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基層志愿服務制度,大力開展鄰里互助服務和互動交流活動,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目前,我國正在經歷從單一電子政務到數字智慧治理的轉型階段。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提高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已成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基層智慧治理的規劃、設計、建設,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強化系統集成、數據融合和網絡安全保障。完善鄉鎮(街道)與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推進村(社區)數據資源建設,實行村(社區)數據綜合采集,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在加強基層智慧治理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兼顧老年人、殘疾人等基層信息弱勢群體的實際需求,使其也能享受到智慧治理帶來的便捷。在數據收集、管理、使用過程中,也要高度重視個人隱私和信息數據安全,確保基層智慧治理健康發展。
鄭文兵
(作者單位:黃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2022AH051930]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