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最近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養老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不僅關乎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還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必須加快構建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增進老年群體生活福祉,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加強總體規劃,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抓住“十四五”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加快養老服務供給結構調整,探索建立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方便群眾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百年之慮”。堅持統籌規劃。將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部門工作專項規劃,納入政府責任目標考核內容,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將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發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騰退的用地、用房,適宜的要優先用于養老服務,保障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強化財政支持。進一步優化社會養老事業財政供給機制,建立與當地老年人口增幅比例相協調的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對社區養老建設與運營補貼,要明確資金來源,拓寬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并按實際審核的數量及時足額撥付;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參與者提供適當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基本養老服務。政府補貼、市場支付項目要科學合理,明確清單,利于操作。注重政策銜接。細化梳理財政補貼政策與醫保政策、長期護理保險及養老服務其他政策的銜接,明確作用邊界,既要發揮政策效應最大化,又要防止交叉重疊、浪費資源,還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二是推進創新試點,促進成果落地轉化。針對日益凸顯的養老結構性矛盾,有計劃地選擇一些地方開展專項試點,總結提升創新做法,加快擴面復制。推進社區互助養老試點。建立社區基本養老服務項目清單,鼓勵開展社區互助養老積分制,構建農村互助養老合作社,普遍建立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增加對居家老人的心理關懷和人文關懷,加強定期探訪,尤其是加強對留守、空巢、重殘、失能、計劃生育等特殊家庭以及特殊困難老人的探訪。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探索發展“物業服務+居家養老”的新型養老模式。推進普惠養老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放性的老年福利政策,老年人不分戶籍享受城鄉養老服務設施,逐步惠及常住老年人口。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探索建立陪護假制度。提高高齡津貼和百歲老人長壽保健金標準,優化發放流程。推進機構優化試點。加強對專業養老機構的孵化和培育,合理安排養老機構的空間布局和功能配置,在老年群體聚集區,加強機構的設立,讓養老需求和供給相匹配。結合區域面積、人員流動等情況,合理設置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推進醫養結合試點。推動更多醫療康復資源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探索不同層級康養聯合體模式,推動養老服務從被動到主動、從應對到預防的轉變,探索構建健康預防、醫療診斷、康復護理以及家居照料全周期一體化服務體系。從規劃上促進醫養結合,支持養老機構與醫院毗鄰而建。
三是深化配套改革,精準對接供需關系。適應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加強智慧康養設施建設,打造一批智慧養老院和養老社區,重塑老年福利與養老服務的流程。推動智慧養老手段和新技術應用,降低技術使用壁壘和難度,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促進老年人融入數字化社會。支持家庭安裝智能監控設備等智慧終端,遠程關注老人身體和精神狀況,提高獨居老人緊急救助的及時性。探索財政補助方式改革。財政補助方式從“補床位”轉向“補服務”,讓優質養老服務、就近養老服務獲得差異化支持,引導各方優化養老資源布局;從“補供方”轉向“補需方”,整合養老機構運營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政策,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保障特殊困難老人體面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探索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借鑒推廣浙江公辦養老機構國企化改革、江蘇“嵌入式”家庭養老床位運作模式等經驗做法,試點將市縣一級部分社會福利中心和敬老院改制為國企,建立靈活的薪酬體系和用人機制,實行有限度的市場化運營,激活閑置養老資源。同時保留一定比例的公辦養老機構,為公眾養老提供兜底保障。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入住輪候制度,避免權力尋租。支持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加強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四是聚焦養老需求,培育新型養老產業。把握人口老齡化給養老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加強市場供給,滿足有效需求,穩步推動養老產業發展。培育照護看護產業。當前失能失智老人照護剛需凸顯,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保姆荒”,應加快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提升,大力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實施養老護理技能等級認定,完善從業人員社保補貼政策,支持照護看護產業加快發展。壯大健康服務產業。促進養老服務與健康、養生等產業跨界融合,支持有條件地區打造康養旅居目的地。鼓勵各地設立養老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發展區域特色養老產業,培育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產業集群和服務品牌。繁榮老年用品市場。在規范發展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相關產品,包括食品、藥品、保健品等涉老產品規范發展,加快開發老年功能代償產品,支持有條件地區打造康復輔具產業園,推動相關醫療器械、康復輔具、輔助產品規模化生產,逐步降低銷售價格,滿足低收入老年群體日常需要。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省審計廳)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