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同時也向當前復雜條件下破解全球發展難題貢獻了中華智慧,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指明了人類文明發展道路和發展方法。
鑄就典范
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引領偉大的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深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論實踐,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閃耀著二十一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價值觀念、文化魅力、智慧主張在世界舞臺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影響力、制度感召力、形象親和力大幅增強。這將給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貢獻智慧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源遠流長的5000多年文化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為核心的人文底蘊和價值理念,創造了唯一沒有中斷并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為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建設自信自強、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古今中西之爭”升華為文化古今相通、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一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和當代實踐,確證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力和文明創造力,打破“現代文明=西方文明”迷思,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和固本鑄魂;二是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兼收并蓄中取長補短、交相輝映;三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中國與世界的理性對話。這不僅體現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追求與鮮明特性,也將極大地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更為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發展提供了方法論。習近平文化思想倡導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有力批駁了西方話語霸權下的“文明終結論”“文明沖突論”“文明優劣論”等,為人類文明共同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描繪了和諧畫卷。
擘畫方案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觀照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多元沖突、多種危機交織疊加,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世界向何處去?和平還是戰爭?發展還是衰退?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是擺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世界亟需站在全人類高度上的思想文化引領。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洞察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潮流,在諸多重要國際場合一直強調“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發出解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路的中國強音,再度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境界。和平、發展突出的是人類的共同事業,也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公平、正義體現的是人類的共同理想,也是國際秩序的基石;民主、自由表達的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人民的權利。這些價值理念,是凝聚中華文明智慧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實踐總結與集成升華,蘊含著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推動世界歷史車輪朝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光明目標前進。
提供理念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近現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中,國際關系體系與全球治理體系被打上了濃厚的“西方制造”印記。然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奉行的單邊主義、霸權行徑、冷戰思維、強權政治、零和博弈等在根本上與世界多極化趨勢和共建美好世界愿景背道而馳,注定難以為繼。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中國始終秉承“天下一家”的宏闊情懷,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為世界人民求和平、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相繼向世界提出“三大全球倡議”,并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機運用于中國外交理念的塑造與實踐,構建世界發展新格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崇高目標,“海納百川”“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相處之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開放包容,“講信修睦”“義以為質”的行為準則,“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獨特風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等,由此構成了新型國際關系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這一理念的基本內涵和思想來源,這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強大偉力在外交領域的深刻體現,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開辟了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新境界,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不同于“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邏輯的中國理念新選擇。
黃志斌 婁博華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