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水美輪美奐、人文璀璨悠久,有條件有基礎實現旅游業跨越式發展。7月29日召開的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實施旅游新高地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級提升、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品牌傳播、旅游服務升級“六大工程”,構建“一區三圈四帶”總體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文旅融合彰顯徽風皖韻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部署和要求,把握“五個關系”,做好“五篇文章”,推進我省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強勁動能。
把握政府與市場關系,做好開放改革的文章
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一要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是促進旅游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保證。政府的主要職責要回歸到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嚴控開發紅線、營造發展環境上。除極少數牽動強的重大項目,政府原則上不再直接投資旅游項目,可以利用產業基金的方式適度進入,為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二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正處于發展上升期、關鍵期的省份,加快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眼睛向外”,通過擴大開放尤其是制度性開放,吸引外部資金、管理、技術和人才。特別要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這個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進一步擴大對滬蘇浙的開放,制定完善更加精準優惠的政策,感召旅游業總部企業、“群主”企業、“鏈長”企業、新型文旅企業奔赴安徽。三要突出重點,深化改革。重點對現有國有或國有控股旅游企業、政府投融資體制機制以及政府性風景區管委會進行改革,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更好發揮國有資本的主導和引領作用。
把握傳承與創新關系,做好業態創新的文章
旅游業既是活力四射的新興產業,也是底蘊深厚的傳統產業。在發展方式和路徑上,要正確把握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堅持傳承與創新兩手抓。一要傳承既往好做法。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社會投資、市場化運營,多形式宣傳推介、多方位培養人才、多頻率舉辦節慶活動等傳統的發展模式和業態,有的今天依然行之有效,應當堅持傳承;有的可以適當改造和揚棄,繼續為我所用,不能以創新為由,對過去的做法簡單一概否定和丟棄。如,近年來各地政府領導或文旅局局長“花式出圈”為當地旅游業代言的現象,就是過去宣傳推介的升級版。二要創造旅游新業態。當傳統文旅產業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遇,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層出不窮,旅游業創新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應勢而謀、順勢而為。推廣“商業+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等模式,培育場景化、沉浸式體驗產品,推動演藝進景區、進街區、進綜合體,積極發展研學基地。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高質量電競產業集聚地,培育一批5G+智慧旅游應用場景和示范標桿。
把握一業與百業關系,做好融合發展的文章
融合發展是產業發展的大勢。旅游業作為傳統與新興兼容的產業,既要遵循旅游業發展規律,又要突出融合發展,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延伸產業鏈、創造新價值、催生新業態,產生“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一要推進旅游與文化相融合。安徽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如有巢氏文化、老子文化、莊子文化、徽文化、紅色文化、長江淮河文化等,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惜、謹慎開發、高效利用。充分挖掘文化內涵、植入文化元素、講好文化故事,不斷提升旅游產品的品質和檔次。注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如對一些開發價值巨大、目前尚不具備開發條件的資源,不妨先保護起來,防止為了追求眼前政績和短期效益而粗放開發。二要推進旅游與科技相融合。鼓勵采用AR/VR、互動體驗等超多維技術,打造聲、像、光、電、圖等有機嵌入的場景,創造更多融合古代和現代元素的旅游產品,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旅游需求。三要推進旅游與產業相融合。近年來,鄉村旅游如火如荼,工業旅游方興未艾。旅游業與工業、農業相嫁接,不僅可以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也能有效帶動工業、農業等產業大幅增值。旅游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空間巨大,大有作為。如,按照《意見》的要求,實施鄉村旅游“十百千”計劃,集中建設50個國家級、200個省級、1000個市級重點村,推動鄉村民宿升級,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四要推進旅游與康養相融合。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旅游康養產業前景廣闊,各地要立足實際、超前謀劃布局。尤其是皖南地區和沿江地區,要按照《意見》提出的“建設長三角生態康養首選地”目標,結合資源稟賦,加強與滬蘇浙協作,規劃建設一批融旅游與康養于一體的景點景區和基地,打造長三角最大的“后花園”。
把握局部與整體關系,做好系統聯動的文章
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和系統性工程,要強化系統觀念和全局思維,堅持以局部率先突破帶動整體水平提升,以整體水平提升促進局部蝶變增效。一要加強系統謀劃。包括各層級各區域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相互銜接、旅游業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規劃、重大戰略舉措制定、重要政策儲備、重點項目招引等等,都要深入研究、系統謀劃,做到同步規劃、一體推進,堅決摒棄各自為戰、單兵突進的老套路老辦法和路徑依賴。二要打造旅游精品。這是局部率先突破的關鍵,也是檢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標尺。突出“高質量”主題,舍得花錢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大師,高起點做好重點旅游景點景區規劃設計,在“一區三圈四帶”分別策劃和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鼓勵和引導各地減少同質化競爭,實行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三要形成強大合力。旅游業發展不是某個部門的事,也不是一個地方政府的事,更不是某個企業的事,需要全黨全社會各級各部門協調聯動、通力協作。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旅游業發展納入省委對省轄市、省有關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和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尤其要強化責任、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共抓大旅游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把握游樂與富民關系,做好以人為本的文章
旅游業最基本功能是休閑娛樂,同時也創造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富裕一方百姓。要正確把握游樂與富民的關系,突出做好以人為本文章。一要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的休閑娛樂需求。《意見》充分彰顯大眾旅游的人民性,提出將旅游業培育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旅游業規劃布局、景點景區設計建設、旅游服務有機嵌入等,都要高度契合人民群眾的思想理念、行為方式和物質精神需求,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為根本價值追求,切忌脫離實際,追求“高大上”和“洋氣”。二要著力增加人民群眾的可持續收入。這是旅游業的經濟功能,唯有如此,旅游業才能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要防止一些地方為了所謂的政績,盲目決策和投資,執意打造“人造”景點,或投入產出不匹配,或成為爛尾工程,或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成為政府包袱。堅持把增加人民群眾可持續收入,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所有項目規劃建設都要從長計議、算好經濟賬,力求創造可持續的經濟效益,讓旅游業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