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內在本質和深厚底蘊認識的深化,對引領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乃至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意義。
魂,器物統攝;根,事物本源。馬克思主義的魂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相互融合互為支撐,共同構成黨的創新理論的“脈”。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是關于整個客觀世界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作用,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本質規定,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上下求索。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偉大理論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引領中國先進分子開辟了新航向。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黨的靈魂和旗幟,才使黨能始終站在真理的制高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今日之中國從歷史的中國走到了“世界的中國”,割不斷的文化血脈滋養著我們的底氣和骨氣,潤澤著我們詩意溫暖的天下情懷。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踐行者和引領者,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中國走上這條道路,跟中國文化密不可分。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要義所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從歷史傳承角度來審視中國,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國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高度,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縱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百年歷史進程,不難發現,兩者的文化基因與理論智慧在時代洪流中不斷交融,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賡續發展,匯聚起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思想精華。
黨的理論創新要把堅守魂脈和堅守根脈結合起來,堅守魂脈和根脈,就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本身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迸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黨始終堅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思想資源,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
毛澤東同志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即汲取中華文化營養、用民族的文化和語言解釋并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深厚的文化情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以馬克思主義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先后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二個結合”進行深入系統論述,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華文明為源頭活水,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浩然的民族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典范。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守黨的理論創新的魂脈和根脈。
堅守好黨的理論創新的魂脈和根脈,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
理論創新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基于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基礎上的能動性創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先進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沉淀于民族意識深處,影響民族的文化選擇與發展,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理論創新引領下,以時代變革活化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照亮時代變革,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境界。
新的征程上,我們面臨著大量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面臨著更為復雜更為艱巨的矛盾風險挑戰,只要我們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并善于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源泉。面對這些時代課題,必須繼續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守正創新之路,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要堅持主義之正、理論之正、道路之正、制度之正、文化之正,堅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要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結合”中創新、在創新中“結合”,在守正創新中構筑中華文化新氣象、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要堅持拓寬理論視野,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大學研究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