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雷鋒精神始終鼓舞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激勵和引導更多的人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從終身踐行雷鋒精神的喬安山,到熱心為乘客服務的售票員李素麗,從與時代同行詮釋“雷鋒精神”生命力的郭明義,到用生命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扶貧干部黃文秀,從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燃燈校長”張桂梅,到科技報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這些雷鋒式人物的身上,無不閃現著雷鋒精神的道德光芒,無不體現出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
一是政治價值。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要以黃繼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為榜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革命事業的人。”雷鋒精神體現了對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永恒信仰,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磅礴力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強大偉力。雷鋒精神提升了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認同,積極引導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歷史證明,我們可以缺衣少食,我們可以受窮吃苦,但是我們不能沒有政治信仰,不能沒有英雄榜樣,更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向。
二是文化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雷鋒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思想指南,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基本立場,以履行義務、恪盡職守為行為準則,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生價值,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雷鋒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升華,是近代以來愛國主義情懷的具體展現,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想的鮮明寫照,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代表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雷鋒精神是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當代中國人的心靈寄托,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航標,引導社會形成向好向善、至善至美的社會文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體性。雷鋒精神補足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引導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平等互助思想,推動形成“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文化生態,促進中華慈善文化的現代轉型,加速現代志愿文化的形成發展。
三是教育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雷鋒樂于助人、善于學習、勇于創新,“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精神有效凈化心靈,培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氣質,增強人們精神力量,減少少數人存在的自私自利、貪圖享受、奢侈浪費、內卷躺平、游戲人生等社會問題。雷鋒在學習和工作中的“釘子”精神和“螺絲釘”精神為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提供人生燈塔,為青少年做人做事樹立道德典范,引導青少年從突破“內卷”而走向“奮斗”。雷鋒精神倡導以德行善、知行合一,弘揚雷鋒精神,完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創新開展學雷鋒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青少年生活體驗,踐行“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成為堪當中華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四是社會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一大創舉。”“如果13億多中國人、8900多萬黨員、400多萬黨組織都能學習雷鋒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戰斗力將無比強大,我們將無往而不勝。”雷鋒精神為社會提供了做人法則和做事準則,引導大家互諒互幫互助互愛,減少現代城市生活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傲慢與偏見、冷漠與隔絕,促進不同社會群體與階層之間的相互了解溝通,架起社會群體之間互愛互助的橋梁,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社會信任與社會和諧,最大限度降低社會發展代價和成本,進而推動社會有效治理、良性運行與和諧發展。
五是經濟價值。雷鋒精神引導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為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救助、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生態保護、賽會服務等提供大量低費或免費的義務勞動,減少了大量公共財政支出,創造大量社會財富。有關部門統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社會節省成本42.75億元。截至2023年2月,我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人數超過2.3億人,志愿項目總數1062萬個,記錄志愿服務項目時間超過52.91億小時(不包括非正式志愿服務和未記錄正式志愿服務時間),直接創造經濟價值1195.8億元(按2022年中國每小時工資標準為22.6元計算)。
六是世界價值。雷鋒的名字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人對人生價值、社會發展、道德建設、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文化價值。雷鋒精神是新時代人類共有的價值追求和通用語言,雷鋒精神中“信念的能量”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根基,“大愛的胸懷”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心理基礎,“忘我的精神”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行動取向,“進取的銳氣”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能量源泉。雷鋒精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雷鋒精神超越了國度,超越了信仰,超越了民族文化,向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倡導的價值觀和良好風尚,為推進構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胸懷“國之大者”,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自覺講好雷鋒故事、追隨雷鋒的腳步、弘揚雷鋒的精神,讓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追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當好雷鋒精神傳人,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