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2023年10月,黨中央召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重要思想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我們要全面學習領會,吃透基本精神,領會核心要義,明確實踐要求,做到學有所悟、融會貫通。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我們要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但是這種新文化究竟是一種什么樣子的文化呢?”“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黨中央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強調“采取現在的方針,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先后提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提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要任務,提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工作原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新時代文化建設進行系統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從用“九個堅持”概括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到明確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再到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個著力”的重要要求,這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由此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也就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科學系統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深入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個結合”,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這十一個方面的重大創新觀點,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基礎性、原則性內容,成為這一重要思想在“體”的層面的基本架構;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出更多同新時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打造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這十六個方面的戰略部署,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這一重要思想在“用”的層面的主要內涵。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論上的創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既講是什么、為什么,又講做什么、怎么做,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課題,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新境界。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的升華。這一重要思想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緊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個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回應新形勢新任務對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原則、實現什么目標等根本問題,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許多新話,提出了許多標志性、引領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比如,創造性提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等等。這些重要論斷,“向大本大源處探討”,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文化實踐中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具有極為深刻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意義,充分展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培元、凝神鑄魂的強大力量。這一重要思想既立足于現實的中國,又植根于歷史的中國,它從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來認識文明發展規律,延續文化基因,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浩然的民族魂。比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強調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強調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等等。正因為如此,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是彰顯文化自信、飽含歷史自覺、賡續中華文脈的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拓展了推進文明更新、進行文化創造的新道路。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而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展,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并用以指導實踐,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兩個結合”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的基因,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我們就能掌握宣傳思想文化上的主動,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人民至上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價值取向。只有堅定人民立場,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才能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活力創造力,使文化發展獲得不竭動力。守正創新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基本原則。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開放包容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活力來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人類知識的總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豐沛養分,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作者單位:省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