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推動非遺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來源:安徽日報2025-04-29作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存在天然的契合點。非遺代表地方歷史、技藝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復制的文化基因,能夠滿足游客對“在地文化”的深度體驗需求,引發游客的文化認同感。因此,我們要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通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讓非遺在旅游中“傳下去”,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優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規劃。“非遺+旅游”的深度融合并非簡單疊加,而是涉及文化保護、旅游開發、商業運營等多維度的復雜系統工程。優化頂層設計,做好科學統籌規劃,既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實需求,也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堅持保護第一,要以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之心保護好、傳承好非遺。健全保護制度與政策體系,完善非遺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協同機制,制定分級分類保護清單,明確開發邊界。科學規劃“非遺+旅游”空間布局,既要維護非遺的原生態風貌、歷史真實性,也要堅持活態傳承、合理利用,實現非遺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有機統一。加大宣傳普及力度,通過各種媒體渠道,詳細介紹非遺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技藝特點,提高公眾對非遺事業的認知水平。同時,通過制定相應產業政策,引導文旅企業合理開發非遺資源,保留核心技藝流程完整性,保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主導權,避免非遺淪為過度商業化載體。

注重科技賦能,豐富文旅場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升級,人們對旅游的需求已從傳統的“觀光打卡”逐漸轉向更深層次、更個性化的沉浸式體驗。目前,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被廣泛運用,使人、物、場的交互關系不斷被重構,成為豐富旅游場景,提升消費體驗的重要引擎。利用科技賦能場景升級,拓展非遺體驗邊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的旅游產品。比如,運用全息投影等技術重現非遺表演場景,在特定的區域點亮特定的歷史文化記憶,讓游客實現跨時空的文化互動,既增強視覺沖擊力,又能將文化基因解碼為游客可感知、可參與的生活圖景,讓旅游成為文化傳承的生動課堂。值得注意的是,技術應用需堅持“內容為王”,避免陷入炫技陷阱,重點在于通過科技手段降低非遺認知門檻,延伸文化體驗鏈條,最終形成“線下實景體驗+線上持續互動”的全時空文旅生態。

發揮傳承人作用,激活內生動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為非遺文化的承載者和實踐者,肩負著守護傳統技藝、知識和習俗的重任。游客參與非遺活動的過程,就是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感受非遺魅力的過程,傳承人直接影響著游客的旅游感受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在“非遺+旅游”的融合發展中,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對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推動非遺的保護與傳承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被展示者”轉變為“主導者”和“受益者”,從文化奉獻者轉變為價值創造者,激發非遺傳承的內生動力。首先,尊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非遺+旅游”中的地位,比如,通過舉辦非遺傳承成果展覽、出版傳承人作品集等方式,對傳承人的工作給予充分認可和展示,增強身份認同。其次,政府要出臺相應政策,給予稅收優惠、場地支持等,為傳承人提供旅游市場分析、游客需求、旅游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了解旅游行業的特點和規律,提升旅游服務意識和能力。最后,健全相應激勵機制,鼓勵傳承人與旅游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非遺+旅游”產品,參與旅游線路的設計和規劃,對于傳承人通過旅游渠道銷售的非遺產品,給予合理的銷售分成,讓傳承人直接從旅游經濟中獲得收益。

擦亮非遺品牌,促進產業融合。在旅游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具有品牌效應的“非遺+旅游”項目能迅速從眾多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發揮品牌效應構建文化認同與消費黏性共生的生態圈,這既需政府統籌規劃避免同質化,也需企業深入挖掘非遺資源,開發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推動旅游產業升級,形成“文化—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新格局。第一,資源聚合重塑文化地標。通過非遺要素和旅游要素的跨領域系統性整合,將分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具有市場辨識度的超級文化IP,便于游客在體驗中建立與景區的深度情感連接。第二,產業融合激發創新活力。當非遺與教育研學、數字科技、時尚設計等產業深度耦合,便催生出“文化+產業”的疊加效應,成為非遺文旅品牌構建的重要引擎。第三,數字賦能打破空間壁壘。通過虛擬化、場景化、數據化的技術重構,不僅將非遺體驗從物理空間的桎梏中解放,也進一步推動非遺文旅品牌從地域性文化符號向全球性文化IP的躍遷。

■ 邵敏

(作者單位:安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乱大交ⅹxxxxx|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黑人边吃奶边扎下面激情视频| 幼香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美女扒开粉嫩尿口的漫画|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中国体育生gary飞机| 欧美性受xxxx|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正能量网站不用下载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国产一级视频播放| 一级做a爰全过程完整版电影播放|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刺激videoschina偷拍|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妈妈的朋友在8完整有限中字5|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没有被爱过的女人在线| 可以直接看的毛片| 国产真实乱xxxav|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yellow版字幕网| 干妞网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久久青草91免费观看| 玩物无删减版180分钟|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