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創新搭建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臺已累計上線“免申即享”政策1407項,通過平臺發放獎補資金7.1億元,惠及企業10010家。
亳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從主動服務企業群眾出發,改革政策兌付機制,助企“免申兌”“零跑兌”。
用“顆粒化”思維對政策條件進行“數據化”“區間化”處理,將“達到一定規模”“取得顯著成效”等定性條件,重新明確為“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年納稅額超100萬元以上”等定量條件,形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政策“語言”,減少人工干預。
將原來的“申請、受理、審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撥、撥付”6大流程重新設計、梳理,優化為“數據比對、意愿確認、撥付到賬”3個環節,打造“1+2+3+4+N”“免申即享”模式,實現惠企政策獎補資金兌現企業“免申”、平臺“智審”、資金“直達”。
亳州市強化數據匯集共享,匯集83家單位4487類128.85億條數據,申請國家級接口431個、省級接口1208個,通過數據有效賦能,精準制定政策、篩選企業、服務企業。通過分析全市72.4萬家、987類、6122萬條企業數據,進行政策匹配智能模擬,幫助政策制定部門核算出符合預定條件的企業數量及所需資金,并根據核算結果,科學合理調整政策條件,使政策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符合預期,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通過政策“大數據”與企業“大數據”的雙向匹配,從納稅金額、用工人數、社保繳納等方面對企業進行畫像,精準鎖定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主動將政策服務短信分發至企業進行確認,能夠有效解決政企信息不對稱、政策知曉率低等問題,真正做到“吃干榨凈”惠企政策。
另外,亳州市還在“免申即享”事前、事中、事后分別設置“三道關卡”,全程監管,實現政策兌現和行政審批的數據全程留痕,讓該享受政策的企業“一個也不能漏”、不該享受政策的企業“一個也不能有”,資金安全可控。確定扶持名單前,通過大數據比對,精準匹配、篩選出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名單。資金撥付前,利用電子簽名技術確認企業身份,增設“異議處置流程”,確保及時處理遺漏企業和有爭議的款項,最大限度保證資金發放不錯漏。資金撥付后,根據財政資金相關管理規定,不定期組織績效評估和“回頭看”,筑牢財政資金“護城河”。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