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業雖然做的是“配件”,但不是“配角”。當前,合肥正聚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其中,零部件產業是合肥“三位一體”布局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產業配套需求,持續延鏈補鏈強鏈。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供應鏈新增投產、開工、簽約項目165個,總投資額1794.3億元、投資金額居全省第一位。
打造低碳車輪標桿工廠
金秋時節,位于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的金固阿凡達低碳車輪生產基地一片繁忙景象,一條條全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平均22秒便有一個低碳車輪從這里下線。不同規格的車輪下線后,隨即被運往合肥及全國各地的整車生產企業。
“我們合肥工廠分兩期建設低碳車輪生產線,目前,一期2條生產線已經全部投產,另外2條在建設中。”金固阿凡達副總經理俞文龍介紹,該工廠以“黑燈工廠”為目標,采用業界一流的生產設備,全面實現全自動化生產。
金固阿凡達成立于2021年12月,是深交所上市公司金固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
經過10年研發,通過大量工藝、設備、模具和材料的創新,金固股份于2020年推出了革命性輕量化產品——阿凡達鈮微合金低碳車輪,創造性地將鈮微合金這種具有極高強度和韌性的新型高端材料應用在汽車產業中。目前,該產品已進入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和商用車領域,獲得多家頭部主機廠定點項目。
“鈮微合金車輪產品,不僅具有強度高、更安全、外觀新穎等特點,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也更加低碳環保。”俞文龍介紹,“相比傳統鋼制輪轂,鈮微合金車輪產品的重量更輕,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更低。此外,鈮微合金材料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約為鋁合金材料的六分之一,在車輪生產過程中能耗也更低。”
作為企業的重要布局,合肥工廠是金固股份全力打造的低碳車輪標桿工廠。
金固董事長孫鋒峰表示,選擇“落子”合肥,不僅是看中合肥的產業政策,更是看好合肥的區位優勢及良好的產業環境,“未來,我們將把更多好的資源帶過來,為合肥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外資企業在合肥持續加碼
今年夏天,合肥的“老朋友”德國馬牌輪胎接連傳來好消息。
9月2日,全球領先的輪胎制造商德國馬牌輪胎正式宣布,其在華的首個生產基地合肥工廠的第一億條乘用車輪胎正式下線。作為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首家及唯一一家全外資輪胎生產基地,合肥工廠自2011年投產至今,累計投資超10億歐元。
此前不久,該工廠四期擴建項目于6月20日正式投產,預計在2027年滿產后,年產能將達到每年1800萬條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
“合肥工廠的主要客戶如大眾、蔚來、比亞迪、長安等整車廠都在合肥,這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打開合作空間。”大陸馬牌輪胎(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淵表示,作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廠供應鏈中的重要供應商,未來也將助力合肥“首位產業”發展。
“老朋友”捷報頻傳,“新朋友”也慕名而來。6月12日,奧托立夫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肥西基地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占地85畝,一期工程計劃于2025年年中正式投產,將推進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全面應用,打造先進綠色工廠,并確保產品質量和環保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總部位于瑞典的奧托立夫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致力于開發、制造和銷售安全氣囊、安全帶和方向盤等保護系統,并為全球主流汽車品牌提供行人保護、互聯安全服務和電動兩輪車騎行者保護等出行安全解決方案,為汽車安全領域貢獻了諸多世界首創。
“首位產業”釋放強大吸引力
大批汽車零部件企業相繼“落子”合肥,折射出這里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方面的強大吸引力。
自項目落地合肥,汽車安全領域龍頭企業均勝電子就開啟了“加速度”。
去年9月正式投產運營以來,該基地累計銷售額已達5.9億元,前不久,月銷售額更是突破億元,達成行業里程碑。如今,該基地的方向盤、安全氣囊等各條產線正馬力全開忙生產。
“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成‘過億’成就,離不開政府的產業政策支持及一整套項目服務保障機制。”均勝汽車安全系統(安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煒介紹,基地順利完成7萬平方米廠房的建設任務,還成為肥西首例實現“拿地即開工”“交地即發證”“驗收即發證”項目。
作為全國唯一的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雙智”試點、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試點、“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四試點”市,合肥已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總量最大、知名品牌最多、發展活力最強、供應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
新能源汽車是合肥的“首位產業”。合肥市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布局,集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300余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
今年1月至8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78.3萬輛、同比增長72%,產量居全國前列。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為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