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水鄉,水鄉多古鎮。長三角古鎮古風古韻、如詩如畫,傳承和發揚著江南民俗風情、建筑風貌、水鄉風味,構筑起江南文化高地。10月21日至22日,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在郊區大通鎮舉辦,三省一市主管部門、專家以及古鎮代表齊聚一堂,分享成功的古鎮發展案例,共同推動長三角古鎮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大通何以能承辦如此高規格大會?
作為本次大會的“東道主”,大通古鎮歷史文化悠久,北宋開寶年間建鎮,古名“瀾溪”,民國初期與蕪湖、安慶、蚌埠并稱為安徽“四大商埠”,并贏得“小上海”之美譽。地處長江中下游分界處,依山臨水,襟江帶湖,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北大門。“長江在這里拐彎,大海在這里回頭”的自然奇景與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筆下“何曾怨川后,魚蟹不論錢”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千年歷史文化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交融傳承,大士閣、和悅老街、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景點引人注目。
江南古鎮也是長三角的專屬文化符號之一,“小橋、流水、人家”的規劃格局獨樹一幟,“粉墻、黛瓦、馬頭墻”的建筑藝術讓無數游客慕名而至。
據統計,僅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錄的長三角古鎮就有80個,占全國比例25%以上,并以“江南水鄉古鎮”名義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通古鎮于2014年成功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同時也有著銅陵白姜制作技藝、大通鵲江龍舟賽、鵲江水上龍燈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通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宇軒表示,近年來,該鎮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借鑒江南古鎮保護經驗,全面實施“生態立鎮、文化強鎮、旅游興鎮、商貿活鎮”發展戰略,積極修繕保護古建筑,編著《大通地方志》,大力推進大通鎮祠堂湖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瀾溪山莊錦江集團非繁城品酒店項目等設施建設,常態化開展“大通龍舟賽”“白姜文化季”等特色文旅活動,尤其是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華東區)龍舟賽暨2024“中國·皖美山水”龍舟賽·銅陵大通古鎮站成功舉辦,令大通這座千年古鎮“煥新”回歸。
據介紹,自2020年首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舉辦以來,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會同三省一市文旅部門及各相關地市,探索整合江南古鎮資源、項目、基礎設施,深入挖掘各地生態、文化、經濟、社會綜合效益,印發了示范區江南古鎮文化旅游圈建設方案及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動古鎮從單純旅游景區向創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和消費新高地轉變,加快打造具有水鄉韻味的創意基地和水鄉慢生活度假勝地。“大會也是一個學習交流平臺,既有專家學者出席,也有全國知名文旅企業、旅游集團和自媒體達人參加,這對古鎮后續旅游整體開發、知名度提升、運營管理效能提升等都有著積極意義。”何宇軒說道。
此次大會也是我省首次承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郊區及大通鎮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希望通過辦會來推動大通古鎮高標準保護、高質量發展。“去年,在上海朱家角古鎮接旗時,明顯感覺到大通古鎮有‘名氣’,但‘人氣’不足,好在大會組委會安排我們做了大通古鎮推介,讓大家對大通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煙火氣息有了了解,并產生了極大興趣。會后,一些古鎮專家學者、文旅公司還主動前來對接和交流。”何宇軒表示,有信心把大會辦好辦出特色,除了大會主體活動外,還將精心組織開展古鎮文旅消費新場景市集、“夜賞大通”沉浸式巡展、“尋跡江南 古鎮漫游”采風等活動,并安排鵲江水上龍燈表演、東鄉武術等非遺項目展示,全力以赴講好古鎮故事、擦亮古鎮名片、造福古鎮百姓。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