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新任務、新要求,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創新教育載體、拓寬教育輻射,“點線面”結合,全方位、立體式提升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質效。
“點”上發力,優化培訓課程,做“精”黨員教育。抓好教學點,拓寬師資庫。面向優秀“三農”工作者、返鄉創業農民工等,通過個人申報、單位推薦、聯合評審等程序,遴選政治素質高、語言表達好的黨員340名,打造基層“草根”先鋒講師團,采取“嘮家常”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等知識講深講透。抓牢關鍵點,建強主陣地。規范化建設20個鄉鎮黨校,按照“組織領導強、設施配套強、師資隊伍強、運行管理好、教學效果好、任務完成好”的“三強三好”標準,配齊多媒體教室LED電子屏和教學音響,提升鄉鎮黨校的軟硬件水平。抓實需求點,精繪課程圖。深挖本土紅色資源,成立專家團隊赴金寨縣博物館等地征集土地革命時期以來的肥東縣黨史材料,完成《肥東黨史資料文集(第一輯)》等紅色教材的出版工作。創新紅色文化宣教形式,創作快板《光輝歷程100年》、安徽大鼓《眾星拱月玉宇澈》等16部文藝作品。
“線”上并行,創新形式載體,做“優”黨員教育。守好理論課堂“基準線”。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各級黨組織的必學內容,上好黨員教育培訓主課。2024年來,舉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專題學習班”等專題培訓班8期。暢通云端課堂“傳輸線”。依托共產黨員網、安徽先鋒網等平臺開展線上送學,抓實肥東先鋒網、“肥東先鋒”微信平臺運營,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宣傳基層典型案例、展示一線工作動態,做到隨時隨地上黨課,黨員學習教育“不打烊”。搭建身邊課堂“交流線”。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用好“紅色板凳會”“庭院夜話”等載體,堅持以農村黨員“缺什么就補什么、什么不懂就教什么”為目標,開展“機關干部下基層”“老書記上黨課”“學習身邊榜樣”等微黨課100余場次,受教育黨員達5300多人次,讓農村黨員在自家門口就能學到政策理論。
“面”上拓展,注重學用結合,做“實”黨員教育。學用結合加強在職黨員教育“力度”,打造教育管理“示范面”。通過“1對1”包保式幫帶培養,導師現場傳授、學員當場請教,提高在職黨員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28支,在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等一線開展志愿服務147場。雙向共管提升流動黨員教育“準度”,擴大教育管理“覆蓋面”。開展流動黨員“風箏家訪”活動,實行“一碼一隊一庫”精準摸排,線上,依托微信小程序推廣流動黨員“安家碼”,引導登記信息,由“服務專員”對接聯系。線下,組建572支“小分隊”,入戶入企走訪,掌握流動黨員信息,建立動態管理信息庫,組建群聊257個,督促2634名流動黨員學習交流。溫情關懷增強離退休黨員干部教育“溫度”,延伸教育管理“服務面”。健全“1+N”包聯服務制度,65名離退休黨員干部與210名年輕黨員結對聯系,結合節日慰問、生病住院等“六必訪”工作,了解老干部生活起居、健康狀況等情況。依托“五老議事”“銀齡議事”等協商議事平臺,組織老書記、老黨員等積極發揮特長,在實干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今年以來,離退休黨員干部共參與基層矛盾化解130余件。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