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德市堅持把紅色教育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建強“紅色陣地”、培育“紅色隊伍”、激活“紅色細胞”上持續發力,切實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鮮活教材”,不斷推動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突出資源整合,筑牢“紅色矩陣”。摸排紅色資源“家底”,強化紅色資源利用,按照“搶救一批、保護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統籌全市村史館、革命遺址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黨建資源,改造提升資源點位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強化品牌特色,形成涵蓋地域抗戰文化、航天文化和軍工文化等本地特色的黨員教育現場資源庫,繪制全市黨員教育“紅色地圖”。以紅色文化為主線、研學實踐為載體,打造半小時“紅色黨史教育圈”,高標準建成皖南紅軍獨立團紀念館、月克沖紀念館、英烈山紀念館等紅色地標18處,串點成線建成現場教學精品路線,在“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體驗感悟中引導黨員內化紅色精神,確保處處有點位、人人受熏陶。發揮市委宣傳部、黨校、黨史地方志室等8家共建單位資源力量作用,探索紅色資源與黨建、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點和切入點,拓展紅色資源傳播黨的聲音、培育文明新風尚的綜合性宣傳教育功能,形成4條紅色教育示范帶,構建起輻射全市的紅色教育矩陣。
建強師資隊伍,講好“紅色故事”。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更新完善縣鄉兩級黨員教育師資庫,遴選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宣講能力突出的黨員領導干部、黨校講師、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等,組建“權威先鋒”“金石良言”“暖心故事”“鄉鎮特色”“廣德鄉音”等5支紅色宣講隊伍,同步發揮“五老”獨特優勢,用基層名嘴的“百姓語言”講好廣德故事,構筑“雁陣式”教學梯隊。持續豐富紅色主題課程資源庫,聯合市融媒體中心拍攝《時空長廣》《長衫一襲青云志》等紅色題材黨員教育片,結合“黨課開講啦”活動,將《四十余載鑄軍魂》《逐夢藍天 薪火相傳》等優秀微黨課在線上推送,讓紅色教育在“大屏”“小屏”中可視、可聽、可感。開發特色課程,積極探索“展品即知識,參觀即學習,場館即教育基地”的新時代育人機制,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和訪談式教學與參觀革命遺址遺跡有機結合,推行“一處陣地、一個主題、一場解說、一堂黨課、一次體驗”的“五個一”教育模式,活化紅色場館中的靜態資源為動態課程,引導廣大黨員和基層黨組織接受“紅色洗禮”。
注重成果轉化,拓展“紅色實踐”。圍繞提升陣地使用率,以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黨員聯訓等方式,組織開展參觀紅色遺跡遺址、觀摩革命事件和革命活動、聽取紅色故事、開發紅色文創產品等,為傳承廣德紅色基因開辟新路徑,同時,推動12個特色村(社區)作為研學點位,互學互鑒政治理論學習、和美鄉村建設、社會基層治理等經驗做法,以“紅色旅游+”功能融合做“精”鄉村振興。通過板凳會議現場征詢、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黨員群眾需求建議,建立節目信息庫,緊扣政策理論、黨務知識、農技培訓等重點內容,以“線上課程+線下實踐”的模式開展主題課程,讓黨員群眾享受數字化平臺帶來的便利服務。堅持把推動黨員作用發揮作為紅色教育的著力點和落腳點,依托黨員固定活動日、“紅色星期六”等載體,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組建“紅色星期六”“夕陽紅”等特色志愿服務隊,通過開展政策宣講、矛盾調解、水庫征遷、人居環境整治等活動,展現新時代黨員風采,推動黨員教育在基層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