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宿州市碭山縣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在“傾聽呼聲”“回應心聲”“匯聚回聲”三個著力點上凝心聚力,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傾聽基層“呼聲”,優化訴求解決“最簡式”。常聽“呼聲”拓廣度。創新實施干群夜話服務群眾制度,在“茶余飯后”“農閑傍晚”間推動黨員干部前往田間地頭、村頭小巷,和群眾坐在一起、圍成一桌,話發展、談心聲。2024年以來,開展干群夜話528次,收集意見訴求721件,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勤記“呼聲”挖深度。面對群眾提出的意見訴求,實行“鎮村聯議”制度,由包村班子成員帶頭,將收集到的“民聲所盼”擺到桌面上,由鎮村黨代表、村民代表詳細講、深度談,將可行有效、類屬相似的訴求分類整合,方便惠民舉措“一招多用、出招能成”。多問“呼聲”增精度。將黨員中心戶與網格工作相結合,織密“紅色網格”,從鄉鎮延伸至村(社區),構建起“鄉鎮黨委—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的三級基層組織架構,確保黨組織的觸角深入基層每一處,真正實現“無死角、全覆蓋”。
回應群眾“心聲”,聯立為民服務“多項式”。“一個屏幕”馬上辦。踐行“民聲呼應”工作要求,以“數據+服務”的形式,搭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書記馬上辦”線上服務小程序,村民及網格員發現問題可采取線上反映的方式及時上報,實現基層民意“線上直通”。“一個廣場”主動辦。切實用好各村(社區)“村民廣場”這一載體,每月28日定期開展“和美集市”便民服務活動,聚焦群眾需求,提供義剪、義診等便民服務,推動公共資源向鄉村下沉,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實現多方資源同頻共振。“一個陣地”門口辦。整合人大代表、老書記、老干部等村級力量,成立“金牌調解員”基層治理隊伍,在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金牌調解服務臺”,打造群眾“家門口的辦事廳”,常態化幫助群眾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協調化解矛盾糾紛,切實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匯聚民意“回聲”,完善民聲反饋“表達式”。常回訪,建章立制。推動基層黨組織開展“服務回訪行動”,將定期回訪與不定期走訪相結合,緊扣群眾需求“痛點”,梳理服務舉措“要點”,在群眾點評、反饋中進一步找準“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實踐中的特色工作法和典型案例實現長效化服務,力爭從滿足一個需求到滿足一類需求。常帶動,引領自治。以激勵帶動為主要抓手,以信用積分、最美榜樣評選、新風堂等為主要載體,通過組織推動、黨員帶動、榜樣鼓動的形式,增強基層治理在群眾行為中的號召力、感染力、影響力。利用干群夜話、和美集市等群眾活動開展“有事您來議”環節,推動群眾圍在一起對集體經濟、環境整治等工作提出“良方”,實現由“自說自話”變為“眾說眾話”,先后將信用積分兌樹苗等群眾“金點子”轉化為推動發展的“金鑰匙”。(訾翔)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