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研究述評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07-08作者:宋儉 潘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共產黨歷史發表系列重要講話,為深化中共黨史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這一時期,中共黨史研究取得全面進展、成果豐碩。

一、中共黨史研究指導理論的重大發展和中共黨史學理論與方法的創新

中共黨史研究指導理論的重大發展。中共黨史研究指導理論的重大發展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和《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出臺。2021年1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出版的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為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論斷。之后,他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深刻揭示了正確黨史觀及其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內在一致性。《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一篇基于正確黨史觀和大歷史觀認識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經典文獻,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新認識,為中共黨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

中共黨史學理論與方法的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學理論研究持續推進,有學者提出將中共黨史學理論分為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部分;有學者主張將中共黨史學理論分為關于黨史學的性質、對象、任務、特點、功能,歷史材料的收集鑒別,歷史著述的編撰,歷史認識的檢驗,史家應有的基本素養,研究的方法等方面的理論;還有學者從歷史哲學的視域,圍繞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與中共黨史研究、馬克思辯證法與中共黨史研究等問題展開探討。這些研究推動了中共黨史學理論的發展。關于中共黨史學研究方法的討論表現出深化的趨勢,有學者指出,中共黨史學研究方法宏觀層次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如階級分析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等;中觀層次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如調查研究法、社會矛盾研究法、社會主體研究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等。具體層次是社會史學方法、比較史學方法、個案研究方法、口述史學方法以及心理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等;有學者提出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根本前提下,借鑒人文社會科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中一切有利于深化中共黨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一是繼承發揚中國傳統史學理論和方法,二是合理借鑒西方史學理論和方法,三是廣泛借鑒其他社會科學、相關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隨著中共黨史學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及其運用,這一時期中共黨史研究出現諸多新的研究視域和研究領域,推動中共黨史研究朝縱深發展。

關于中共黨史學科建設問題的討論。在20世紀80、90年代和21世紀初,中共黨史學科建設問題曾有過幾波討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史、國史的高度重視,中共黨史學科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越來越多人主張建設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有學者指出,中共黨史學科已經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體系、豐碩的研究成果、豐富的資料支撐、獨立的研究機構和源源不斷的隊伍保障,具備了作為獨立的一級學科的基本條件;有學者提出了一級學科建設的設想,主張以中共黨史學科為基礎,以黨史、黨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骨干構建新的一級學科體系。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擬新增“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相關討論的重點轉向黨史和黨建如何融合發展、黨史黨建基礎理論的建構、一級學科內各二級學科如何設置等問題。

二、中共黨史研究著述概況和研究的主要熱點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研究著述概況

在中國共產黨通史研究領域,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是這一時期的標志性成果,被認為是“一部集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黨史巨著”。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是第一部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編寫的通史類著作,該書第一次把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一個獨立的歷史時期,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重點,李忠杰著《中國共產黨歷史通覽》也是這一時期較有影響的通史類著作。

斷代史研究歷來是中共黨史研究的重要領域。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在這一時期取得突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及其成員研究》《中共一大嘉興南湖會議研究》都是考證類著作。黃修榮、黃黎著《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也是這一時期值得關注的成果。抗日戰爭史研究成果豐碩。王秀鑫、郭德宏主編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1931—1945)》在1995年版的基礎上重新修訂,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是這一時期較有影響的著作。團結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叢書,是海峽兩岸歷史學者合作完成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8卷,注重從中華民族的角度考察抗日戰爭。這兩套叢書雖不是完全意義的黨史著作,卻是中共黨史研究應該關注的成果。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史研究進展明顯,代表性著作是2021年出版的《改革開放簡史》,其特點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重反映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和偉大精神,被認為是“關于改革開放歷史的一部扛鼎之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改革開放研究叢書”是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史專題研究的重要成果。此外,曲青山等主編的《中國改革開放全景錄》叢書32卷,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專門史研究持續繁榮,表現出全面、深入、細化的趨勢。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防治重大疫病的歷史與經驗》是首部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防治重大疫病的歷史和經驗的著作,既反映了中共黨史專門史研究全面、深入、細化的趨勢,也反映了中共黨史專門史研究對重大現實問題的關注。這一時期值得關注的專門史著作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被認為是“學習研究黨的宣傳史的基本教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組織由相關權威部門編纂的“中國共產黨專門史叢書”2017年起陸續出版,將專門史研究推進到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10年間,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中共黨史研究論文是歷史上最多的時期,在某數據庫以“黨史”為關鍵詞檢索,最早的數據是《新史學通訊》1951年第7期發表的《歷史工作者對學習黨史應有的認識》,共檢索到45837條(截至2022年4月),而2013年1月以來的檢索結果為33017條,占72.03%,由此可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研究之繁榮。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研究的主要熱點

一般來說,期刊論文最直觀反映研究的熱點。本文以2013-2021年間《中共黨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四家黨史專業期刊發表的論文和《中共黨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收錄7812篇論文為分析樣本,并按“中共黨史研究篇目索引”分類,通過高頻關鍵詞統計、歸納和分析,確定各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該樣本雖難免有遺珠,但較有專業性和代表性。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論文總數為2007篇,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共黨史研究重心開始轉向社會主義時期,但近1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史研究仍然不少。從研究內容看,革命根據地建設、國共關系史、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提及頻率分別為204次、173次、148次,是這一時期研究的三大熱點。關于革命根據地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央蘇區和抗日民主根據地。關于國共關系的研究視角更加多樣,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注重從國民黨方面或者第三方的視角分析國共關系。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及其活動、早期工人運動、中共“一大”相關史實的考證、蘇俄與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影響等方面。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研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論文總數為1547篇。從研究內容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外交關系、政治運動的提及頻率分別為251次、168次、137次,是這一時期研究的三大熱點。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主要集中在土地改革、統購統銷與計劃體制確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主題,注重利用地方檔案做區域性或個案研究是這一時期研究的新熱點。外交關系的研究中,中蘇關系關注度最高,其次是中美關系。政治運動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三反”“五反”運動、知青上山下鄉,通過整體性或者區域性的實證研究探討政治運動的起因、過程和影響。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研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論文總數為622篇,較以往有長足進步。從研究內容看,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歷程回顧的提及頻率分別為178次、103次、94次。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最熱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經濟領域各項改革的專題研究,二是從整體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和邏輯。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研究有所降溫,直接以政治體制改革為題的論文較少,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現代國家治理、法治國家建設、行政體制改革。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從整體或從某方面回顧改革開放歷程,總結主要成就和歷史經驗成為這一時期研究最集中的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共黨史研究的新領域,其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研究主題的235篇,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為研究主題的135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研究主題的57篇。黨的創新理論歷來是中共黨史研究的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范疇的探討是這一時期的最大熱點。即時史學作為一種新的史學范式在中共黨史研究領域得到運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召開后,結合黨的歷史經驗對兩次黨代會進行多方面研討,成為該時期中共黨史研究的又一熱點。

總論性研究。跨時期的總論性研究論文1254篇,熱點集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412篇)、改革開放40周年(334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89篇)三大主題,以回顧總結和紀念性研究為主,一是總體論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或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70年)歷程、成就、經驗、意義,二是分領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項工作的回顧和總結,三是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歷史回顧和經驗總結。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關注度較高的是毛澤東、習近平、鄧小平等人,詞頻分別為605、310、184,表明領導人物仍然是研究的熱點。這一時期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的對象更加廣泛、多樣,越來越多的“小人物”受到關注,豐富了中共黨史人物譜系。

三、中共黨史研究的新視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共黨史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創新,研究視域不斷拓展,形成了多維視角研究中共黨史的良好態勢。

“新革命史”研究視域。“新革命史”概念提出在黨的十八大之前,而對新革命史范式的深入討論則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新革命史主張“回歸歷史學軌道,堅持樸素的實事求是精神,重視常識、常情、常理并嘗試運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對中共革命史加以重新審視和研究,以揭示革命的運作形態尤其是艱難、曲折與復雜性,進而提出一套符合革命史實際的問題、概念和理論。”對新革命史的討論在黨的十八大之后成為熱點,這一研究范式被越來越多的學者用以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對于推動中共黨史研究深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地域史研究視域。地域史研究指以一定區域作為個案的基層社會歷史研究。地域史作為一門新興的史學分支學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為史學界所重視。受其影響,中共黨史研究也表現出從宏大敘事轉向重視地域史研究的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地方檔案史料的挖掘和利用,地域史研究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中共黨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地域史的分析框架被越來越多的黨史研究者運用。

概念史研究視域。概念史的引入和應用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共黨史研究的“新視野”。《中共黨史研究》專門開設“概念史與中共黨史研究的新視野”專欄進行討論,有學者對中共黨史中的概念譜系進行了梳理,提出概念史研究應注意的原則和方法。概念史的引入,拓展了黨史研究的視域,雖存爭議,但近年來概念史研究已較為普及,尤其受到青年學者的青睞。

紀念史研究視域。紀念史是中共黨史研究特有的研究視域,出現于黨的十八大之前,研究者將其定義為“從紀念活動的具體史實梳理入手,將紀念活動與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與中共的歷史發展結合起來進行考察,建構完整的中共紀念活動史。”黨的十八大之后,紀念史研究愈發受到廣泛關注,逐步發展成為中共黨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出現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研究熱。

制度史研究視域。《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開設“長時段歷史視野下的中共制度史研究”筆談專欄,探討制度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逐步明確制度史研究對象是中共自身制度建設與實踐的歷史和中共主導下的國家與社會制度建構的歷史。中共制度建構理念、中共制度建構以及其所主導的國家制度建構過程和制度規范、制度的社會實踐及其引起的社會反應是這一時期中共制度史研究的主要內容。

社會心態史視域。社會心態史將人們的價值觀念、精神活動等納入歷史研究的范圍。心態史研究側重集體的態度,認可大眾文化及其能動作用,體現總體史理念和人類心靈實踐之間的張力。主要考察和分析特定時空不同群體成員所共有的心態結構及其演變。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開始注重從社會心態史的視角研究中共黨史,注重對特定歷史時期或重大歷史事件背景下不同階層、群體的心態分析。總體而言,中共黨史研究的社會心態史視域還處于初步階段。

心靈史研究視域。心靈史注重考察社會政治背后的精神世界,試圖從人類精神的角度解讀歷史流變的脈絡。與社會心態史注重群體性思想流變不同,心靈史希望通過“挖掘個體心靈的變幻,深入個體的內心世界,觀察內心思想的軌跡,深究人類靈魂深處的世界”。心靈史研究的方法較早引入中共黨史研究領域,以往的心靈史研究多關注黨的領袖人物。近年來,心靈史的研究轉向關注普通黨員和下層民眾。這種研究使個人檔案、反省材料、審訊記錄、日記、回憶錄、書信等過去較邊緣的史料顯現更高的利用價值。

此外,還有學者嘗試將身體史、經典文獻閱讀史、日常生活史、量化史學等運用到中共黨史研究中,這些新的研究視域是拓展和深化中共黨史研究的有益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黨史研究取得全面成果,中共黨史研究指導理論有重大發展,在中共黨史學理論和方法的創新、黨的歷史文獻資料的整理出版、中共黨史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僅就研究成果數量而言,可稱是中共黨史研究最繁榮的時期。但繁榮背后的問題也應引起重視:一是重復研究或低水平研究的問題依然突出;二是某些新方法、新視域的運用與傳統研究方法和敘事體系存在張力,甚至產生消解作用;三是中共黨史學基礎理論仍然落后于黨史研究發展;四是檔案的開放和利用狀況仍然難以適應黨史研究發展的需要;五是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共黨史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力仍然滯后。這些都是中共黨史研究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展望未來,中共黨史研究呈以下發展趨勢: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和中國共產黨第三個歷史決議成為中共黨史研究新的基本遵循,更深刻影響中共黨史研究的發展方向,中共黨史研究更加突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二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將成為中共黨史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三是中共黨史研究視域更加多樣,研究領域更加深化、細化;四是隨著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的增設,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及其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將成為新的熱點。

[作者分別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共產黨加強政治建設的百年實踐和經驗研究”(項目號:22AZD0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日韩爽爽爽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 久久国产精品女| 窈窕淑女韩国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主人丝袜脚下的绿帽王八奴| 欧美黄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年人在线网站| 大学生a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动漫美女www网站免费看动漫| 天天视频天天爽| 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另类xxxx图片| 亚洲欧美天堂综合久久| 涩涩涩在线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小说|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一个上面吃一个下免费|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乱岳合集500篇|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又黄又大又爽免费视频|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