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作為在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領導前無古人偉大社會革命的政黨所獨有的精神氣質,是一個始終進行偉大自我革命并以此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所獨有的精神氣質。這個偉大精神和以此構成的精神譜系,貫穿于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同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和偉大自我革命(以下簡稱“兩個革命”)密不可分。深入研究偉大建黨精神與兩個革命的密切關系,對于我們深入認識偉大建黨精神,深入認識黨所領導的兩個革命,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提供了廣闊舞臺
偉大的精神來自偉大的事業。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進行的革命斗爭的繼承者,是立志于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先進政黨,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提供了廣闊舞臺。
偉大社會革命展示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巨大力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彰顯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中國歷史上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顯示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巨大作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成功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中國快速發展和富裕起來,偉大建黨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綻放出強大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途,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偉大建黨精神成為引領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一百多年來,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帶來中華大地天翻地覆的歷史巨變,這一波瀾壯闊歷史進程中,偉大建黨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強大力量得到充分彰顯和弘揚。
偉大社會革命為偉大建黨精神注入豐富內涵。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的偉大精神與我們的民族精神血肉相連,在不同時期形成了許多生動具體、有血有肉的偉大精神,不斷豐富和充實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公布了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個偉大精神,每一種精神都是一曲英勇犧牲、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壯歌,生動彰顯了中華兒女“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彰顯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是在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浴血奮斗、艱苦拼搏的真實寫照。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寶貴精神,凝聚著我們黨無畏犧牲、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注入了不朽靈魂,成為激勵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支撐。
偉大社會革命贏得的勝利和榮光彰顯了偉大建黨精神意義所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中國人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使偉大建黨精神自形成起就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在百年奮斗中,我們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書寫了載入史冊的偉大篇章。這些偉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貢獻,彰顯了偉大建黨精神的不朽歷史意義。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持續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
自我革命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要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堅持性質宗旨,堅持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爭和艱苦奮斗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鮮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勇于自我革命、不斷自我凈化,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要求。扎扎實實進行黨的建設,認認真真開展作風整頓,是我們黨自我革命、自我凈化的生動體現,也是始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要求。我們黨通過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認真的自我反省、嚴格的組織考察,查找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并加以糾正,以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刀刃向內,全面從嚴治黨,大力加強黨的建設,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提升,為偉大建黨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
自我革命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政黨能否始終保持革命鋒芒,取決于能否不斷淬煉自己的精神品質。世界上許多事情往往就難在“堅持”上。1945年毛主席同民主人士黃炎培的“窯洞對”,講的就是革命政黨如何始終保持精神不懈怠的重大問題。跳出精神懈怠的歷史周期律,不至于“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榮取辱”,其根本途徑就是不斷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黨百年奮斗培育的鮮明品格,是偉大建黨精神得以傳承的奧秘所在。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嚴于管黨治黨,始終強調保持黨的革命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歷史警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們就推進反腐敗斗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徑”。黨通過前所未有的反腐敗斗爭,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堅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強自身建設,不斷解決隊伍中的突出問題,使偉大建黨精神永不褪色,黨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偉大建黨精神通過黨的不斷自我革命得到豐富升華。黨的歷史證明,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克服前進中的挑戰,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始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黨的自我革命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需要,是不斷豐富和升華偉大建黨精神的必然要求。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步步走向實現,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偉大建黨精神在犧牲中彰顯、在斗爭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源頭活水”,在歷史進程中匯聚為滔滔不盡的精神巨流。
深刻把握偉大建黨精神與兩個革命的辯證關系
偉大建黨精神與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和偉大自我革命的辯證關系,反映了中國革命歷史實踐的豐富性、生動性和復雜性,集中體現了我們黨革命精神的特質。
物質和意識辯證統一的觀點,是偉大建黨精神與兩個革命關系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偉大建黨精神屬于人類活動的精神和意識領域,黨領導的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則屬于人類實踐和物質活動領域。我們黨始終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物質相互作用的辯證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能脫離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和黨堅持的自我革命,同時強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和黨堅持的自我革命具有指導作用,為新時代黨領導的新的偉大社會革命凝聚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的歷史實踐,是偉大建黨精神與兩個革命關系的實踐前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是在反動勢力十分強大、物質條件極端落后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不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發揮歷史主動性,中國的革命不會成功,中國的建設和改革也難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高度重視精神力量崇尚英勇獻身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特點和優勢。而要始終保持黨的革命精神,發揮黨的歷史主動性,就必須大力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征程上,偉大建黨精神始終是激勵我們前進的精神動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繼續推動我們的事業勇往直前。
中華民族重實干、尚精神的文化傳統,是偉大建黨精神與兩個革命關系的文化底蘊。偉大建黨精神滋生成長于中華大地,浸潤吸取著中華文化營養,打上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印記。我們的先人倡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肯定“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等。中國共產黨弘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先賢為建設美好生活的踏實奮斗精神,也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既傳承著中華民族天下為公、先憂后樂的崇高價值,也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生價值;既傳承著中華文化以民為本、天下為公的高尚情懷,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偉大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相結合的產物,是黨性、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進新時代兩個革命
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今天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時代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保持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建設一個強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強烈愿望。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需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念、激發強大力量。偉大建黨精神最重要的歷史作用,就是它始終是我們奮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事業無精神不成。偉大建黨精神已深深融入黨、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脈和靈魂,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成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全黨全國人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要牢記初心使命、聽從時代的召喚,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戰勝前進中的風險挑戰,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當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極其深刻變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持續變化,世界上各種政治斗爭、經濟斗爭、文化斗爭和軍事斗爭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展開,“人類怎么了,世界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歷史之問,不斷警醒著各國人民。國家、民族的強與弱除了要看物質力量更要看精神力量。精神上迷茫渙散、意志上蛻變動搖,就會導致國家衰敗、事業瓦解;精神上振奮、意志上堅定,有助于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快速發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振奮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中國的強大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從來沒有如此密切地同世界的未來、人類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們要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對我們的新要求新挑戰,以更加清醒更加自覺的姿態擔當歷史責任,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使之始終成為推動事業前進的強大動力。
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我們黨必須持續探索、深入回答和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于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義。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推進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堅持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的前提,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要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把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推向深入。要通過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決清除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堅決防范一切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必須深刻認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紅色文化教育年輕一代,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根本問題。必須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銘記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經濟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