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特別是拔尖人才培養,事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事關民族復興偉業,是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
加大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基礎研究高水平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從制度安排上整體統籌設計推進。近年來,安徽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一方面要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科學分析制約基礎研究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性障礙,打破體制機制藩籬,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勵政策、服務保障等方面構筑高效有序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機制以及科學規范、系統完備的分級分類精準培養支持體系,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要構建基礎研究人才評價體系。基礎研究轉化周期相對較長,必須科學合理評價基礎研究人才,堅持以能力、潛質、貢獻、價值為導向,下大力氣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基礎研究人才成長規律、更為積極開放、更加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實現基礎研究人才可培養、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成長快,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永續發展。
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優化基礎學科教育體系。基礎研究處于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對基礎研究人員的能力素養要求較高。近年來,安徽省在“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提出注重發揚潛心研究精神,培養重點領域應用基礎研究人才,有力推動了現有基礎研究人才能力提升。一要強化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使用。引導基礎研究人員在協同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布局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礎平臺,科學規劃布局前瞻引領型、戰略導向型、應用支撐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形成強大的基礎研究骨干網絡。二要優化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引導基礎研究人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源頭創新的重要作用,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健全技術創新引導基金運行機制,加快基礎研究創新基地建設和運用能力提升,努力在基礎研究中實現更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三要提高基礎研究國際合作水平。引導基礎研究人員拓寬國際視野,圍繞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層空間利用等全球問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不斷組織中外聯合科學研究,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構筑國際基礎研究合作平臺,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在服務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壯大自身基礎研究硬實力。
加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引導科技人員摒棄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社會持續深刻變革,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健全完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基層黨組織具體落實、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橫縱貫通、全面覆蓋工作格局,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管理全過程,全面擔負起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保障、管落實的政治責任。另一方面,要營造愛才惜才生態環境。既要為基礎研究人員特別是青年人才壓擔子、配任務,大膽使用優秀的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讓他們在重要的崗位上盡顯其才。同時,持續完善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和管理制度,完善后勤保障服務體系。認真做好基礎研究人才定期走訪工作,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主動了解其實際需求,切實幫助其解決好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需求、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通過全面周到的“暖心工程”,讓人才安心舒心地從事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工作。
南國君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