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江河湖海進行采礦、環保、交通作業的特種船舶批量下線,到女山湖通用機場的“空中的士”翱翔藍天,再到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配套件的百花齊放。如今,明光市經濟正全力向新而行,構建“上天入海”、逐光競速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明光經濟開發區的留香特種船舶有限責任公司。車間里,幾艘海船和特種作業船正加緊生產,即將交付。“從過去只能生產傳統的泥沙泵,到現在能制造特種海船,并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在一個廠區就能完成整船制造的企業,我們追逐江河湖海的腳步從未停歇。”公司總經理劉和明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留香公司過去長期生產泥沙泵及掘進鉸刀等配套工具,用于船舶抽沙、填島、清淤等,后來隨著國家重視島礁環保,公司面臨轉型。在明光市政府的全力幫扶下,留香公司瞄準海洋經濟新賽道,從2019年開始進行整船設計、制造,與上海大學、江蘇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與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固液兩相流實驗室,并于2023年獲得海船制造的生產許可。
“我們開發制造的智能深海礦產混輸泵送系統,可應用于深海礦產開采和水底沉積物探測及成分分析,在海洋資源開發、深海打撈探測、港口航道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我國深海采礦商業化開采。”劉和明告訴記者,公司去年銷售了15條船,產值近5000萬元,今年已有5條船的訂單在手。目前,公司正加快推進在淮河岸線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船廠。
今年春節后,位于淮河岸邊的明光女山湖機場逐漸熱鬧起來,游客乘飛機飛上藍天,將淮河、女山湖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我們后期將搶抓低空經濟機遇,開發明光本地景點,開展科普研學、飛行培訓等項目,形成區域性旅游新熱點。”明光女山湖機場負責人屈亮毅告訴記者。
明光女山湖機場于去年8月建成,是滁州市首個通用機場,對于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構建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有著重要意義。為此,明光市正積極謀劃布局,研究建設集航空教育、產業、旅游、物流于一體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加快無人機中試基地建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
除了“上天入海”,明光市還緊盯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以外招內育、騰籠換鳥、重組擴能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在逐光競速的道路上不斷發力。
在安徽新福興公司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一片片幾平方米的玻璃在機械手臂精準而高速的操作下,傳送至下一道工序。“公司在全球行業內首次采取全連線方式生產,產線從前端到后端超1公里長,實現從投料到包裝不落地生產。”安徽新福興公司負責人張振強對記者說,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和管理控制,在去年光伏玻璃全行業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產能增加約50%,實現產值8.8億元。
據悉,安徽新福興規劃建設4條日熔量1200噸的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并配套20條玻璃深加工生產線,達產后將實現產值6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我們將通過技術升級,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爭當全球光伏玻璃行業進步的引領者。”張振強信心滿滿。
當前,明光市正聚力打造新材料、機械電子、新能源等3個百億產業集群,全力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凹凸棒基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去年,明光市入選國家引才計劃2人,新培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個、市級人才項目8個,累計建立院士工作站3個,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明光市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將繼續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發力,全力爭創省級創新型城市。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