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只要我們堅持精準的科學方法、落實精準的工作要求,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一定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學路徑和持久動力!”這既是對脫貧攻堅的重要經驗總結,也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必須堅持精準的科學方法,落實精準的工作要求,探索精準的方法路徑,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突出對象,因地因村施策。鄉村振興,必須因村施策。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既要看到每個鄉村獨有的、個性化的特質,又要從區域發展的大環境、從長遠發展出發,精準謀劃,科學施策,在更大區域、更長遠規劃中實現融合發展、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一要切實摸清鄉村發展“土資源”。鄉村自身的地理環境、自然稟賦、人力資源等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支撐。因此,必須真正把這些“土資源”摸清楚摸透徹,精準確定鄉村發展內容、方向、前景等,保證鄉村振興發展項目精準落地。二要對接區域融合發展“大方向”。融合發展是社會發展重要規律之一。進入新時代,融合發展將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全面深入分析區域發展的大方向、大環境,找準一鄉一村在區域大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利用與整合鄉村特有資源,打造既能契合區域發展要求,又能使自身特有的資源潛力得到充分激發的鄉村振興項目。三要立足長遠發展“保持續”。發展需要投資,投資就會有風險,有效防止和克服風險,才能持續發展。鄉村特別是剛剛脫貧的鄉村,經濟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對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立足長遠,“穩”字當頭,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突出重點,精準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更是難點。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鄉村產業體系越健全,農民增收渠道就越通暢。但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還面臨著農村自然稟賦差、生產生活機械化信息化程度低、生產投入粗放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因此,全面鄉村振興,必須突出重點,做到精準謀劃、精準組織、精準落實,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探索出一條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路。一方面,重點打牢鄉村發展的基礎支撐。要堅持政府主導,綜合運用市場主體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以農業生產土地綜合改造與質量提升促進規模化經營,以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以人才培養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重點推進特色農產品做優做大做強。要堅持現代企業發展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擴大生產的規模,革新生產方式,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產品創新研發能力和產業集群綜合效益,引領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打造農產品品牌,擴大宣傳渠道,提高農村特色產業的知名度,降低農特產品生產經營成本,培育發展新動能,讓更多特色產品走出山村、走向國內外。
突出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們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農”問題,旗幟鮮明地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三農”工作的總要求。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下足“繡花功夫”,付出長期艱苦細致的努力。一方面,要精細制定路線圖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鄉村要立足自身實際,動員各種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特別是聽取群眾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在充分論證、群眾認同的基礎上,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與要求,全面、科學、精細制定具體實在、便于操作的鄉村振興規劃和工作推進清單,以掛圖作戰、清單管理的方式,使鄉村振興有方向、有目標、有抓手、有措施,確保鄉村振興的各項目標任務得到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落實。另一方面,要壓實責任,做到接續奮斗。鄉村振興是長期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始終貫徹落實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既要有推進鄉村振興的緊迫感,又要牢固樹立長期奮斗、持續奮斗、接續奮斗的思想意識,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以久久為功的毅力、韌勁,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和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要自上而下壓實壓緊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構建以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堅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則,加強檢查督導、考核評估及激勵問責,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努力形成上下同心協力想振興、干振興的生動局面。(黃道鋒)
(作者單位:安徽省審計廳)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