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機制

來源:安徽日報2021-09-29作者:

統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目標,是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機制,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協同,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協同,是充分發揮鄉村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與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協同,對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生態環境優美,鄉村地域廣闊,農業資源豐富,是農業農村改革創新的重要發源地,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創造性地將生態治理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通過實施生態補償、生態產業、生態環保等措施,發揮生態優勢,把“綠水青山”轉換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重要制度創新,為進一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積累了重要經驗。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繼續發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優勢,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安徽有基礎、有能力、有優勢。當前亟需從五個方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機制,率先走出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一是建立村莊空間規劃協同機制。統籌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加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統籌布局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功能空間,科學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籌考慮鄉村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嚴格保護鄉村地形地貌、水體山體,嚴格保護庫塘、溝渠等具有歷史價值和仍能發揮作用的生產生活設施,發展綠色村莊建筑,推動綠色鄉村建設,建成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提高鄉村人居環境質量。

二是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探索由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實現路徑,形成政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農戶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揮政府在制度供給上的主導作用,建立部門間統籌協調機制和地方落實機制,健全生態產品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實現保障和推進機制,完善生態產品權屬界定、價值核算、市場運行保障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參與碳匯交易的有效途徑。構建“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三是建立鄉村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國有大型農林場、田園綜合體為載體,推動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生態變革。構建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生態低碳智慧循環產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休閑農業、康養農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產業,建設放心菜園、精品果園、生態茶園、美麗田園和智慧園區,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突出區域優勢與特色,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助力鄉村生態產業振興。完善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打造全域農業品牌體系。

四是建立農村制度改革協同機制。建立農村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加強農村生態資源資產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提高農村生態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農村生態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強化鄉村振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鄉村綠色金融、生態信用、考核評價等保障性制度。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將生態扶貧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推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工作機制,根據實際需要運用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考核落實機制。

五是建立城鄉融合發展協同機制。構建“縣城為龍頭、鄉鎮為中心、村莊為基礎”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在城鄉兩地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承創新優秀農耕文明中的鄉土生態文化,推廣綠色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培育新時代鄉村生態文明新風。擴大綠色生態品牌宣傳,開拓對接長三角高端消費市場,發展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和個性化定制配送等新型營銷模式,提升“綠色皖農”生態品牌影響力。完善資金、土地、人才等政策保障機制,加大農村財政投入和生態補償力度,支持發行生態保護專項債券和綠色企業債券,支持鄉村生態產業發展綜合用地政策,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培養專業型、復合型的農業生態經濟創新人才。(田淑英 董 瑋)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安徽生態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日本免费的一级v一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 欧美狂摸吃奶呻吟|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朋友把我玩成喷泉状| 性按摩xxxx| 中文综合在线观|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天堂资源最新版中文种子| 最好免费观看韩国+日本|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导航| 在线天堂bt种子|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欧美老肥妇BBWBBWBBWPICS|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口述| www.日本xxxx| 国产精品视频区|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玩山村女娃的小屁股|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韩国无遮挡吃奶床戏| 国产高清乱理论片在线看| 三男挺进一女爽爽爽视频|